中国为共和而抗争‹译›-Ch.13–1

13. The Third Revolution (Continued) │ 第三次革命(续)

The Fight For The Republic In China
By B. L. Putnam Weale
中国为共和而抗争
作者:帕特南∙威尔

◊ 袁世凯垮台离世 ◊

如同在前几次起义中发生的那样,最重要的环节不是公开地在战场上展现;这场新颖而终极的斗争的决定性因素是汇集在幕后,看不见地起作用。虽然以袁世凯为首的大小官员竭尽全力地拯救自己免遭即将来临的命运,但一切都是徒劳;不得不面对一场缓慢但不可阻挡地到来的最终清算。

原因不难理解。很长时间以来,受过教育的人们对于这种粗鄙的欺诈行为义愤填膺,不能容忍一个让中国在世人面前已经蒙羞四年的政权继续存在。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在讲,袁世凯不再是曾经的那种人;他已经变得虚弱易怒——太多的勾心斗角以及在后宫纵情声色已经让他过早地衰老。他确实变成了一个泥足巨人——他用来摧毁满族的方法就可以用来毁灭他。甚至外国支持者也对他感到厌倦和怀疑,他的名字现在关联着无止尽的麻烦,没有人敢担保,他活着世间会有安宁。要全面地理解时局,可以阅读才华出众的梁启超写的告别信,这名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军人在12月份悄然隐秘地逃离天津,有人告知他,官方正在计划暗杀他。在离开的前夕,他给那位当选的皇帝寄出了下面这篇美文,回应引诱他去北平的图谋,其中的含义对于受过教育者明白无误。优雅讽刺、直言不讳地讲述必须涉及的全部内容——同时预言崩溃不可避免。内容如下:

供大总统参阅:——

谦恭地读完你的亲切指示以后,让我感受到你对于在下所怀有的朴实和兄弟般的爱,触及心灵的慰籍让人感动,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你的善意。接着萌生出一个想法,提出些绌见来供你参考;虽然一方面担心三言两语不能够表达完全,但另一方面又无意用长篇大论来烦扰一个日理万机之人。此外,启超我想要说的是关于人的焦虑之情,仿佛担心天会塌下来,因而费力地防范这种灾难。如果我的话引起误会,那么算是再次冒犯。很多次我尝试写点什么,但每次都寥寥数语就罢笔。现在我准备去南方探望父母;远眺宫殿大门,我明白将永远离开京城。想到曾经蒙大总统袒护、国家面临的危险、以及责任感和良知,我觉得有义务说几句话。所以冒昧地向大总统提出些粗浅夸张的观点供考量。

国体(国家形式)问题看起来已经走得太远,无法重新考虑;情势就像一个人已经骑虎难下……所以启超我一度认为不必再谈论此事,因为再多评论可能招致更多质疑。但是清醒地观察总体局面加上安静地思考可能的未来让我像秋天的树叶一样颤抖不已;因为思量越多,就会发现情势越危险。由“外国建议”和反叛图谋引起的小麻烦确实能够防范解决;启超深感遗憾的是,总统打算为国家利益奉献毕生精力的初衷——过去四年他坚守住的初衷——将来很难向世人解释清楚。世人对大总统的信任将幻灭,国家的基础也将被动摇。先贤不是说过“跟国民打交道时,诚信最重要”{即:与国人交止于信}吗?如果当权者信守承诺,那么民众自然会心服口服。而一旦违背诺言,再要赢回国民的信任就像登天一样困难。就职的誓言已经宣读过几次;但是嘴唇未干,行动就扭曲了承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期望国民将来会遵守命令?人们会说“他起初很公正,但后来只顾自己;如果他选择进一步追求自我满足,我们怎能将命运交托在他的手中?” 启超我有可能相信大总统并无意牺牲国家为自己谋利,但国民大众——他们只相信听到过的誓言——怎么能明白启超或许相信什么?

大总统忽视周遭,只看到些环绕在身边的人;这些人为赢得青睐,获得奖赏,炮制出所谓的举国上下一致恳求总统登基的请愿书。事实上人民的意愿正相反。甚至京城的高级官员也在以嘲笑讽刺的方式谈论此事。至于北平以外的其它地方的报纸基调,最好不要提及。还有众多挤满街头和市场的“小人物”,他们只当随时会发生些麻烦事。如果一个王朝通过武力就能维持住,那么秦始皇隋炀帝时期发生的骚乱就不可能成功。另一方面,如果有必要获得人民心甘情愿的配合服从,那么现在不正是大总统下定决心、大胆行动的时候吗?

有些人会争论说,现在已经过初期的盛典,在半途中退缩将会招来嘲笑,总统的威严也将会跌落。他们是否知道,总统与过去四个月的这场闹剧只有最少的关联?他们是否知道,大总统曾经很多次面对苍天和正午的太阳宣誓尽忠?如果总统信守他的神圣誓言,不理睬那些邪恶顾问的罪恶建议,那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彰显他的高尚品质。何需怀疑惧怕?其他人甚至可能会说,由于这项建议最初是由军人提出,如果种下的梨不能成熟,则可能会撕裂总统与军方之间由来已久的联系。不过依启超的拙见,军队现在完全甘于听从总统的命令。谁能够因为虚荣自负而宣称有权将我们的大总统拖入不义之中?如果总统愿意敞开心扉,遵循荣誉之道,恪守誓言,谁敢违抗他的命令?如果今天,总统无力作为国家元首平息住军人的放纵喧嚣——像古时候发生在陈桥的那场喧闹,那么可以肯定,他将无法作为皇帝镇压住军队的反抗爆发——在唐朝的渔阳曾经发生过一次。[附注:陈桥事件在中国史册中声誉卓著。赵匡胤指挥着一支被命出征前线的部队,行至一个叫做陈桥的地方,统辖的官兵将一件象征帝王权力的黄袍罩在他身上。赵匡胤立刻回到京城登上帝王宝座,“被迫”成为有名的宋朝创立者。“渔阳事件”是指处决唐朝皇帝玄宗最钟爱的妃子杨贵妃。唐玄宗长期受到杨贵妃的诱惑影响,杨贵妃有个情人名叫安禄山。后者最后造反对抗皇帝。唐玄宗带着他的爱妃一起离开京城前往别处,由一大队人马护卫。然而在中途,士兵威胁要造反,除非当场杀掉这个妃子。场面甚是喧嚣,唐玄宗被迫牺牲他的后宫最爱,在士兵面前将她处死。] 给予他们剑柄只会招致将来的麻烦。难道我们怀疑这些部队——在大总统的长期训练下——会作出那种不齿的举动?

古人讲:“无论如何行事,不要伤害那些爱你的人,不要让敌人拍手称快。” 近期旱涝灾害数度袭击中国;古人告诫我们,针对国家的大举动向,上天会以那样的方式表现其意志。除此之外,我们还须记得官场盛行的腐败邪恶、肆虐不断的劫匪、刑罚的滥用、罕见的沉重税负、以及失调的气候和降雨,所有这些都会增加人民的牢骚和抱怨。内部的反叛者在积蓄力量,伺机而动;强大的外邻在等待机会进犯我们。为何总统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成为公众斥责的对象,“放弃磐石之上的安稳而趋近老虎的尾巴”,挫伤诚信者的忠心而滋长奸佞者的野心?启超恳切希望大总统倾力创建一个感召英雄的新时代,从而避免在史册中被钉上叛国者的烙印。希望大总统的英名长驻中华(中国)大地,祈愿中国的命运不会因为可能发生的总统猝然陨落而终结。特在此以赤诚之心进言。启超明白这些话可能不受智者待见,但内心无法释怀,不明言则愧对良知责任,愧对大总统的一片善意。至于一片丹心会获得首肯或者责难,大总统的命令将会明示。

启超还有些话要对大总统讲。如今要保持国家独立,我们必须跟从时代的发展。反对世界潮流、力图隔绝时代精神的影响,最终必然被淘汰。恳切希望大总统戒除恢复旧制的念头,致力真正的革新。法律的服众力量来自于统治者和黎民百姓都诚意遵守。法律失去约束力后,人们不知道该如何做事,政府的威严也会消失。希望大总统自己遵纪守法,而不是引领官民作些文字游戏。参与政治事务和培养爱国心密切相关。须谨记,除非人民在公共事务中能够发声,否则不可能指望他们分担国家责任。希望总统设立真正代表人民真实意愿的机构,逐渐鼓励公众舆论的自由表达。不要日益变得傲慢专横,以至于民众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会激起他们的仇恨。中央政府和各省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树干和树枝。

如果树枝全部枯萎,树干如何能继续生长?希望大总统在维护中央政府的适当威严的同时,能让各省当地的民生得到发展。道德、正义、清廉、尽责是四项大原则。忽视这四条原则,国家就会灭亡。如果国民的状态都像“嫔妃和妇人”,赢弱不堪,趋炎附势,国家如何能屹立稳固?愿大总统推动原则和美德,激励品行廉正,拒斥贪婪卑鄙之徒,明智地容纳那些守卫公道而无所畏惧的人士。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国家的生命力,在紧急情况下才有可资动用的储备力量来支承国家。所有这些考量都是基于明显的事实,想必大总统这样的睿智之人,不至于意识不到这些要点。启超冒昧重复的原因,是认为有责任提出绌见,同时相信大总统不会弃置良方,尽管是简单朴素的方法。启超深感荣幸,如果建议得到认同。我日渐远离总统府,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再次来拜见。写下这些文字时忍不住落泪掉入墨水砚盒,相信总统会留意这番话。

这封信件佳作到这里就结束了,已经成为共和国档案的历史性文件。有人私下里讲,这次不祥的警告给候任皇帝留下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于他几乎要取消眼下困扰人的灾难性计划。但是家人的影响最终占了上风,这个注定失败的男人固执倔强地试图镇压反抗,巩固其摇摇欲坠的王位。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blog.angelcorp.net/fight-for-republic-in-china-original/#chapter-13

Previous Chapter / 上一章 Content / 目录 Next Section / 下一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