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求提振美国乳业

L.A. Times Article / 《洛杉矶时报》文章

China’s thirst for milk gives U.S. dairy farms a boost 中国对牛奶的渴求助推美国乳牛场
American dairy farmers see an opportunity as demand booms in China. In a Nevada town, a new factory will produce milk powder just for export. 中国需求的快速增长让美国奶农看到机会。在内华达州的一个小镇,一家新工厂将生产仅供出口的奶粉。
Los Angeles Times | March 15, 2014 《洛杉矶时报》 │ 2014年3月15日
By David Pierson | Fallon, Nevada 大卫∙皮尔森 │ 内华达州法伦

一家乳品工厂的不锈钢管弯来绕去,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像一簇招手的绿洲。座落在这个沙漠小镇的郊区,点缀着星罗棋布的小教堂和路边赌场,这家工厂代表着附近二十几家奶牛场的潜在生命线。几个星期以后,每一滴从附近农场收集来的牛奶将被运到工厂,这座8,500万美元的生产设施,在一个高耸的特制烘箱里转化成精细的奶粉。

这些奶粉不是被运送到美国各地的商店,而是将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公路里程,由卡车载到奥克兰港口,然后装上开往中国的船舶,袋子上印着美国国旗。

这是所有的在那个国家获得立足点的计划中的一部分,在那里,不断增长的对牛奶的渴求震动了全球乳业的几乎每一个角落——即使像法伦(Fallon)这样位于雷诺 (Reno) 以东60英里的偏远的社区。

∙ ∙ ∙ ∙ ∙ ∙   ∙ ∙ ∙ ∙ ∙ ∙

很多中国家长不放心给他们自己的小孩喂食国产奶粉。2008年的丑闻发生后他们一直保持小心谨慎,在那起事件中,掺杂化学添加剂三聚氰胺的牛奶夺走了至少6个小孩的生命,让30万个小孩因此患病。后来的一些安全疏忽对于恢复信心无异于雪上加霜。

“我们不相信中国的品牌,” 27岁的北京父亲张军说,他现在买法国奶粉来喂哺自己的小女儿。“我们害怕小孩会生病,如果他们误食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牛奶。”

这为外国生产商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得以高价向中国消费者出售他们的乳制品。德国、新西兰、和法国大幅提高了产量。现在美国正在加入进来。

美国国内乳品消费保持平稳,乳制品出口正在创纪录地增长。根据在弗吉尼亚的美国乳品出口协会的资料,仅供给中国的出口量就从2009年的$1.37亿美元上升到去年的$7.06亿美元。

海外需求正在推高美国超市里的牛奶价格。一加仑全脂牛奶的平均零售价一月份达到$3.55美元,是一年多来最高的价格。用于生产奶酪的牛奶批发价格二月份创下每百磅$23.35美元的历史新高。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今年是全国旱情最严重的年份之一,奶牛场正在努力提高产量。

∙ ∙ ∙ ∙ ∙ ∙   ∙ ∙ ∙ ∙ ∙ ∙

“中国的问题是,他们有全世界22%的人口,但只有7%的可耕种土地,” 瓦尔德福格尔说。“他们必须作出一个清醒的选择,种植什么,进口什么。如果在猪肉、玉米、乳制品之间进行选择,我认为乳制品只能殿后,从美国购买牛奶收效大得多。”

那并没有阻止中国试图强力提高产量。中国的乳品企业正在从新西兰、澳大利亚、乌拉圭购买成千上万的奶牛。去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30万公吨的苜蓿干草,主要用于饲养存栏奶牛。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如凯雷投资集团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也一直在购买中国乳品企业的股份,并投资于技术升级。

∙ ∙ ∙ ∙ ∙ ∙   ∙ ∙ ∙ ∙ ∙ ∙

美国奶农合作社选定法伦是因为它附近的乳业基础及内华达州长办公室的税收优惠政策。工厂于2012年8月破土动工。

第二年,伊利集团——中国三大乳品企业之一——的官员前往美国,以期达成订购该工厂奶粉的第一笔交易。去年一月他们回到这里,并与法伦市长肯∙特德福德见了面,参观了一家奶牛场,吃了三明治,喝下了几大杯冰牛奶。

“购买来自美国的牛奶对于他们就像是拿到认可的好管家印章,” 特德福德说。“我们认为理当如此把关。”

新工厂将为这座城市创造45个全职工作岗位。市政府官员说,在法伦90英里的半径范围内,新工厂还可以惠及多达2,000名苜蓿种植户、兽医服务人员、驾驶员、及相关领域的其他人员。

伊利,总部设在中国的内蒙古地区,一直在努力提高外国乳制品的储备。它因为2008年三聚氰胺丑闻而受到影响,在2012年因为一些婴儿奶粉中被发现含有超标的水银而不得不召回产品。

长期法伦奶牛场老板皮特∙奥尔森说,很快大家就明显体会到食品安全对于伊利的高层管理者是多么重要。

“他们讲出的第一句话是,‘你们多久测试一次牛奶中的重金属?’” 奥尔森,其家族已经在内华达州饲养奶牛近100年,讲述道。“我完全摸不着头脑。我不得不解释说那种状况不会发生在这里。他们存在一些我们根本想不到的问题。”

∙ ∙ ∙ ∙ ∙ ∙   ∙ ∙ ∙ ∙ ∙ ∙

“我们还没有发展得很大,这可以给我们需要的机会,” 克里斯托弗自由泽西奶牛场——一个小型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的24岁的儿子,泰德,最近从康奈尔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毕业,这样说道。

虽然克里斯托弗可能永远也碰不到那些千哩之外、将要购买他的牛奶的家长,他还是想让他们放心他的产品的安全性。

“这是一份职责,” 62岁的克里斯托弗说:“这不仅仅是一份财务契约,而且是一项道德义务。这就是我们在这里所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奶牛得到最好的照顾。”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4/mar/15/business/la-fi-feeding-china-dairy-2014031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