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成长寻踪▪3–4岁▪译-5

Literacy / 读写能力

三岁的小孩正在学习字母,不过可能把数字当作“字母”。他们注意到周围的印记,可能问那表示什么。他们也认识到书上的内容在告诉读者一些事情。这一年,涂鸦开始看上去更像字母,小孩子可能串起几个这样的“字母”组成虚拟的单词。他们意识到文字的作用,可能会说些话让大人写下来。

音韵意识(声音意识)
  • 识别口语中各种发音和独立音节的能力在增强。这一年里,更能够觉察出儿歌和浅显课文中的押韵单词。今年底,可能找得出熟悉的课文和诗歌中的押韵词。此外,更能觉察到以相同读音开头的单词,可以开始说得出熟悉的儿歌和浅显课文中首发音的相似性。今年底,很多小孩子能够正确判断大人说出的两个单词是否押韵,起首的发音是否相同。大多数孩子可以区分自己名字中的音节。
  • 成年人可以做些什么以培养这个年龄的孩子的音韵意识:让他们经常听童谣、有押韵词的歌曲和诗作;为他们明确标示出押韵的单词;指出以相同发音开头的单词;玩那些鼓励小孩子识别押韵词和相同首发音单词的游戏。
书本知识及欣赏
  • 会根据封面图片选择书籍让成年人读给他/她听。可以由前向后逐页翻看完一本书。可以根据书中图片的方位正确识别书的上下方向。明白插图有涵义而不能被读出来。
  • 这一年中,对于包含有他们熟悉的人物和事件的故事,很多小孩子更能够集中注意力。很多孩子喜欢多次听同样的故事,往往每次不止一遍,重复几周或几个月。他们会问发生了什么及为什么。
  • 如果故事是用小孩子的母语在朗读,并且小孩子有足够的口语词汇和语言能力,那么听故事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还有,如果朗读故事的人表情丰富,并且少有讨论中断,那么注意力会更集中。
  • 很多小孩子可以记住经常听到的简单浅显的课文,如《小棕熊》,并且可以在图片提示下一个字一个字地复述。
  • 今年底的时候,很多孩子可以大致复述听过多次的简单故事。他们可以按照正确的顺序叙述关键的事件,但可能遗漏一些细节或集中于喜欢的或记住的部分。此外,小孩子预测故事中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能力也有提高(以插图和先前的知识为引导)。他们还开始理解戏剧、诗歌、和故事的字面意义,可能在玩耍中表演故事。
  • 小孩子会问“谁”、“是什么”、“在哪里”、和“为什么”等问题,并能够更好地回应大人提出的“为什么”问题,如果答案显而易见(例如正确地标识故事中在哭的人的心情为“忧伤”)。回答“怎么样”和“什么时候”等问题时显示出一些不确定性。
  • 认得很多书的封面,知道其中的故事,但通常不会将作者和特定书籍联系起来。
  • 开始明白一些书是讲故事,另一些书是传达信息,还有一些书里有诗歌。开始懂得有些故事是“假扮”(即想象),书中的情节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世界中。
  • 不同的孩子对图书的兴趣和喜爱大不相同,取决于能否得到图书以及成年人是否花时间以积极的方式与孩子分享。
  • 可能从各种物品中选择图书自娱自乐,根据故事画些图画。自行选择图书时对熟悉的书显示出强烈的偏好。
印刷品意识和概念
  • 逐渐留意到教室、家中、和社区的各种印制品。这一年开始注意到环境中的各种印记,并且经常问它“说”的是什么。
  • 用标记符号创作时,小孩子通常会解释他们的作品想要传达什么信息。他们根据总体特征(例如图形元素的排列方式)判断作品,而不是图形元素的具体细节(即可能认为“!”和“?”是正宗的字母)。
  • 到今年底的时候,大多数小孩可以认识到打印在书中的文字在告诉读者一些事情。虽然如此,当别人读书给他们听以及让他们拿着书复述故事的时候,大多数孩子看着图片而不是文字。
写作
  • 涂鸦开始更像字母的样子(虚拟字母),虽然小孩子仍然时常用到涂鸦,例如玩耍时写画,或制作包含很多书写内容的物品(例如制作假“书”中的书页)。
  • 随着今年的时间推移,很多小孩子开始写画自己名字中的字母。这些标记符号越来越像名字中实际的字母,虽然有些字母,例如那些有对角线的字母(如“K”、“N”、“M”、“Y”),让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孩子难以涂写正确。
  • 小孩子以独特的方式涂画他们认识的字母,非常规地应用加号(+)的一部分或一串加号。例如,小孩子可能画一条竖线,在两侧分别加上一条短线以成为字母“T”,而不是在顶部画一条短线跨越这条竖线。
  • 写出的标记符号的美观程度和尺寸大小主要取决于小孩子的精细运动技能,以及对各个字母形状的了解(视觉图像)。如果小孩子不知道字母表中的字母数量是有限的,那么他/她将创造“虚拟字母”,或者是一些用实际字母中同样的线段构成的、独特而非常规的符号。不过在虚拟字母中,线段是以不会形成真正字母的方式合并在一起。
  • 今年底,大多数小孩子会以线性方式排列他们用来写作的标记符号。有些孩子可能将自己名字中的每个字母散乱地写在一张纸上(即不排列整齐)。有时候写出来的结果可能看上去是正确的顺序,不过通常情况下是散乱的。每个字母是按照出现在名字中的顺序依次写到纸上;但字母在纸上的放置是无序的。
  • 大多数小孩子在“书写”时既可能从左侧开始,也可能从右侧开始。小孩子还会旋转这张纸在另一侧继续书写,而不是让纸张保持定位,环视到左边去寻找空白。
  • 有些孩子写字时会一行一行地变换方向: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左到右。大多数孩子还没有学会从左到右的习俗惯例。
  • 这一年里,大多数孩子开始意识到写作的用途广泛,并开始在“真实”的生活和玩耍中应用这些功能(例如在“过家家”时记下电话号码,给建筑物做标牌,给亲人和朋友写信、发贺卡,制作假扮游戏中的车票,在创作的图画上用字母样的涂鸦签名)。
  • 这一年里,小孩子开始仔细察看自己的名字,并试图写下来。今年初,很多小孩用字母和占位符的近似体来形成字母(这样容易写出字母,如用“1”和“0”标识自己名字中需要用到的字母,不理会标识的实际名称)。今年底,有些小孩可以用目视策略把名字写得接近实际的字母(即他们记住了自己名字中的字母,但不知道这些字母在名字中代表的发音)。
  • 今年底,有些小孩可能会开始把字母串在一起形成“单词”。这些近似正确的词只是一些虚拟的单词,选用的字母并不代表发音。小孩子经常把他们创作的一串字母展示给成年人,同时问“这是什么单词?”
  • 大多数小孩子仍然需要成年人的帮助来组织信息或故事,他们会让大人写下来这些信息或故事,或是想要自己乱写下来。写下来的信息主要是图片名称或绘画的简短说明。
  • 培养写作技能的影响因素是与成年人之间的口头交流,大人要支持鼓励小孩子讲述最近的个人经历。其它影响因素包括是否有机会用画图来描述最近的经历,是否有机会给大人讲解他们的图画,能否看到成年人写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记得帮助孩子注意观察事物,鼓励他们写出看到些什么。还有,给他们机会尝试不同的写作工具和物件,如铅笔、蜡笔、和计算机。
字母知识
  • 到今年底,很多小孩(40%)可以说出5–10个字母的名称,有些孩子(30%)知道超过一半的大写字母,还有些小孩(20%)几乎能说出所有大写字母的名称,另一些孩子(10%)只认识不到5个字母。很多孩子会混淆非常相似的字母,如“M”和“W”,或“E”和“F”。小孩子经常把数字当作“字母”;会时常注意到周围环境中印制的特定字母(例如公路上的字母和商店的招牌)。
  • 到今年底,大部分小孩子知道字母是用来组成单词,但不明白为什么或怎么样选择哪些字母来构成一个特定的单词。此外,到今年底,大部分小孩子知道相同的字母可以用来写出很多不同的单词。有些孩子可能会开始将几个字母的名称与发音联系起来。
  • 鼓励学习字母表的方法包括把玩字母(例如冰箱门上的磁铁字母、字母拼图),听大人说出字母的名称,听大人读字母书。如果孩子有兴趣,可以帮助他们写自己的名字,并且准备好足够的写画用品。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www.pbs.org/parents/childdevelopmenttracker/three/literacy.html

Previous Section / 上一节 Content / 目录 Next Section / 下一节
General Content / 总目录

理解信任,在中国和西方

重拾诚信

Understanding Trust, In China and the West 理解信任,在中国和西方
David De Cremer / February 11, 2015 大卫∙德∙克里默 / 2015年2月11日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哈佛商业评论》
David De Cremer is the KPMG professor of management studies at the Judge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here he is the 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Organisational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He’s also a fellow of the Ruihua Innovative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 at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book Pro-active Leadership: How to overcome procrastination and be a bold decision-maker and the forthcoming Huawei: Leadership, culture and connectivity. 大卫∙德∙克里默是英国剑桥大学贾吉商学院毕马威教席教授,是该学院“组织中的领导和决策”学科的系主任。他还是中国浙江大学瑞华创新管理研究所的研究员。著述包括《前瞻领导:如何克服拖延,成为大胆的决策者》和即将出版的《华为:领导、文化、和贯通》。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预计在未来十年超过美国。经济实力的转变让西方高层管理人员意识到,与中国同行建立起成功的、高质量的关系越来越重要。不过这种关系并不是很容易就能建立起来。请看下面这些例子:

  • 一家跨国公司的西方代表以为与中国的一家重要的供应商之间的谈判几乎完成,这时候中方谈判人员开始提出一些西方代表认定已经取得一致的问题。这让西方谈判者感觉中国方面似乎无意理解他们关心的事情。
  • 一家国际性公司创建了一个平台,以便各地的研发中心可以用来分享各自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一想法的初衷是鼓励所有的研发中心更前瞻性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然而明显发生的是,中国的研发中心几乎不参与其中。
  • 一位在温州的国际部门主管发现,下属的一些中国经理总是难于接受来自海外的任务。这位国际部门主管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管理人员如此不情愿与世界各地的非华裔同事建立基本的关系。

所有这三个例子中包含的共通问题是什么?这一切都关乎信任,以及如何建立信任。

取决于个人的文化背景,信任可以不同的方式来建立和确定。我花了几年时间研究信任在商业中如何发挥作用,在西方和中国给企业管理者授课。重要的是须强调,对于信任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双方的看法没有区别。所有人,无论来自何种文化背景,都有强烈的愿望建立联系,而信任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

主要的区别在于来自西方和来自中国的人如何建立信任关系,这反映在他们心底对于(不)信任的初始默认值,这个默认值如何影响信任发挥作用就体现在眼下正在建立的关系中。(当然,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参与者都是个体——我在每种文化中观察到的都是宽泛的模式,不适用于每个人。)

你对于信任的默认值是什么?

信任通常被定义为一种正面的期望,即对方将会以诚实厚道的方式行事,从而减少人们对于可能被利用的担忧。考虑这两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区分西方人和中国人对于信任的默认值。

总体讲来,西方人的默认值是“信任”。我首先假定你是无辜的,并且认为你基本上值得信赖,直到你做出某件事打破了我们对你的信任。在中国,默认值更偏向于“不信任”——只有在你证明自己是值得信赖的之后,我才给予你我的信任。富于表现力地诠释这种倾向的,是一句广为流传的中国谚语“早起的鸟先遭难”(枪打出头鸟),这反映出避免任何社会风险的强烈愿望。显然这种心态不会让人们轻易地融入更西方式的信任过程。

正如一位中国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告诉我:在中国,你首先得建立信任,只有赢得信任以后,你才能做生意。在西方是另一种情形,同行业的人们基本上习惯于立即开始谈生意。只要有机会,西方人更乐于将开展业务和建立信任同时进行。

正如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授罗伊∙蔡的研究发现,美国管理人员明确区分源自头脑的信任(即因为某人的专业能力而信任他/她)和源自感情的信任(即因为你和某人的关系而信任他/她);而对于中国管理人员,两种类型的信任都需要。这些发现再次突显出,在中国开展业务之前,建立和维持人际信任的必要性。

信任的首要作用是什么?

这些对于信任的默认值是怎样产生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检视每种文化中的人们如何看待信任的首要作用。简单地说,在中国,信任的主要功能是在初期守护和建立安全感。在西方,它更多的是为将来的机会探索和培植合适的沃土。

西方被认为是一种个人主义文化,在那里人们需要掌握建立联盟和网络的技能以求得生存。因此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已经学会采取更积极的姿态建立关系,彼此预置信任成为常态。中国不是一种个人主义文化,但也不是——许多人错误地断言的——集体主义文化。它是一种关系文化。关系是一条中国概念,指的是构成中国社会的紧密的社交圈。信任几乎是自动存在于同一种关系的人群之中,但决不会溢出其外。因此不信任成为默认值——只有当人们确信一种新关系不会威胁到,而是会保护,自己最核心的关系群体的利益时,才会给予信任。

考虑开展国际业务的时候,很明显,从中国人的角度看来,你需要首先取得信任,然后再谈进展。

西方商人如何与中国同行建立信任?

那么从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当在中国开展业务涉及建立人际信任的时候,应该如何着手?

花时间建立关系是必须的。中国的生意伙伴将会投入相当多的时间来认识你。虽然你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来,可能认为你们已经开始讨论商业交易,你的中国同行可能甚至还没有考虑可能达成的交易——他/她仍然在心里评估你。虽然这种状况有时候可能会令人沮丧,因为看上去业务似乎无法推进,不过请记住,一旦你被认为是值得信赖的,事情会进展得很快。

因为在最初阶段没有个人关系的存在,希望通过在多数情况下适用的社交方式来建立信任可能会事与愿违。组织聚会或赠予礼物有可能适得其反。早期阶段更重要的是展示你的价值,对于他们的业务而言。在这个阶段还必须记住,最重要的是展示你的能力才华和专业知识,而不只是轻描淡写地谈论。

等到业务关系建立起来以后,你在与中国的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合作共事的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巩固。重要的是让中国的同行在整个业务过程中体察到一种诚恳厚道的感觉,这将有利于长期友好的业务交流。请记住,虽然在中国建立信任是一项高度费神耗时的活动,可能达到的信任程度是持续永远的。正如一句广为人知的中国谚语所说:一旦作出承诺,就不能够反悔,即使四匹马拉车也追赶不上(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s://hbr.org/2015/02/understanding-trust-in-china-and-the-west

儿童成长寻踪▪3–4岁▪译-4

Language / 语言

三岁小孩的语言能力在突飞猛进。他们学到很多的新单词,发音亦大有进步。他们可以用简单的句子交流,不断精炼语法。三岁的孩子还能够更好地倾听和理解对话、故事、歌曲、和诗篇。他们开始主动交谈,想要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需要一些提示以讲述完整连贯的个人经历。

接受性词汇(听或看时学到的单词)
  • 36个月大的时候可以理解1,000个或更多的单词。这一年里将学到大约1,500–2,000个单词。
  • 通常情况下小孩子能够每天学会4–6个单词,只要在他/她的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新单词。
  • 听到成年人说出物品的名称时不断学习到单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的能力增强。还通过各种新体验和听别人朗读图书学到很多新单词。
  • 不断积累起更多的名词(如常见事物的名称、熟悉的人的名字)、代词、动词、描述性词语、量词、方位词、和疑问词。连接词的词汇量也增加很多(例如“和”、“因为”、“但是”、“如果”)。
  • 累积的其它类别的词汇包括数字单词、心情状态的词语(例如难过、高兴、生气、发狂、激动、害怕)、常见的物类名称(例如玩具、家具、衣服、水果、动物)、以及常用的家庭成员的称谓(例如母亲、父亲、祖母、祖父、姐姐、哥哥)。
语言理解
  • 展现出更强的倾听和理解谈话、故事、歌曲、和诗篇的能力。
  • 可以遵循关于已熟悉物品、行动、和日常生活的多步骤指令,包括连贯但不相关的动作(例如 “脱下外套挂到柜子里,然后坐到毯子上准备听故事。” “詹森,牵着凯蒂的手站到门口去。” “把这些圆木块捡起来,然后把布娃娃放回到他们的床上。”)。
  • 能够理解一些解释说明,当某种现象可以直接观察到、并且用物品和动作来辅助口头解释的时候(例如 “当我们混合不同颜色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一种新的颜色。来看看你混合黄色和蓝色会得到什么颜色。”)。
语音感觉
  • 对于母语中未用到的语音,感知能力继续下降。接触第二种或第三种语言可以帮助小孩子继续感知更广泛的语音,让学习第二语言更容易。
  • 可以识别其他人阅读和说话的声调变化(例如当别人读书时,小孩子可以区别这个人是在读课文还是在谈论书中的图片)。
表达性/创作性词汇(说或写时用到的单词)
  • 从三岁开始,很难衡量实际的创作性词汇量,孩子们理解的单词数总是多于他们实际使用的单词数。随着小孩子理解更多的单词,说写中用到的词语会有词性的变化。
  • 继续过多和过少地扩展词义(例如小孩子把奶牛叫做“小马”),但对于很常见的事物,扩展程度降低。例如对于不熟悉的手推车,小孩子可能称之为“货车”,因为两者都有一个车斗、一个手柄、和车轮。
发音
  • 发音有显著进步。虽然有些孩子可能仍有少许困难,大部分孩子的讲话让不熟悉的成年人都容易听得明白。
语法进展
  • 可以用简单的、合乎语法的句子交流,通常用一串简单的句子叙述想法。有些孩子可能自言自语,仿佛练习语言。今年上半年,小孩子开始合成疑问和否定句式(例如 “你不去为什么?” 而不是 “为什么你不去?”)。
  • 将通用的一般过去式应用到动词的不规则过去时态(例如用“runned”表达“ran”,用“teached”表达“taught”)。同时将通用的复数规则应用于不规则名词(例如用“mouses”表达“mice”,用“tooths”表达“teeth”)。
分享个人经历
  • 开始主动讲述个人经历,不过起初只讲主要事件,省略大量必要的背景细节,因而非参与者难以理解整个“故事”。例如一个孩子讲:“我抓到一些贝壳。” 老师问:“你在商店里还是在海滩上抓到的呢?” 小孩子回答:“在海滩。” 老师问:“那么说你去了海滩,找到了一些贝壳。谁带你去的呢?” 小孩子回答:“萨莉。” 老师问:“噢,是耶利米的妈妈吗?” 孩子回答:“是的,她带我们去游泳。”
谈话技巧
  • 开始主动发起谈话。时常用 “你猜怎么着?” 或者 “你知道吗?”
  • 通常不会打断正在说话的人,不过在小组发言时等不及轮到自己。想在每个人发言后讲话。
  • 倾向于轮到发言时讲述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别的小朋友或成年人设定的主题。
  • 跟别人电话交流可能有困难,因为咨询的主题往往无关“此时此地”。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www.pbs.org/parents/childdevelopmenttracker/three/language.html

Previous Section / 上一节 Content / 目录 Next Section / 下一节
General Content / 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