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共和而抗争‹译›-Ch.12–2

12. The Third Revolution / 第三次革命-2

The Fight For The Republic In China
By B. L. Putnam Weale
中国为共和而抗争
作者:帕特南∙威尔

一场大灾难正在酝酿之时,北平还沉溺于稚气中。为解释云南发生的事情,有必要回过头来讲述一位卓越的中国年轻人——蔡锷将军,起义新军的灵魂人物。

在1911年的革命中,每个省都认为自己本来就拥有自治权利,只要本地安排组建好一套完整的临时政府就可以宣布独立。云南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建立了一个事实上的独立共和国,因为纪律严明而备受关注。该省拥有组织良好的军事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靠近法属边境,以及几任总督致力于边防建设,它完全能够保障其自治权。当时指挥一支部队的蔡锷当选为云南省总司令;他全身心投入其中,在几个星期内就将固守帝制的官员全部驱逐掉,让所有地方机构完全自给自立。早在1911年就有报道,这个年轻人梦想在华南山区开创自己的朝代——这种野心不是绝无可能实现,因为他在几所东京军事学校接受过一流的军事教育,完全地紧跟时代潮流,熟悉现代政府治理。

当时这些报道让袁世凯甚为忧虑,认识这个云南首领的人都说他是特立独行的天才。袁世凯依照其将所有可能挑战自己权威的人召来北平的策略,诱导蔡锷——后者没有参与1913年的反叛——辞掉云南省总督的职务,并于1914年初来到京城加入自己的阵营——诱饵是担任另一项省部级高官。

然而到北平后,蔡锷只被安排负责关于土地税务改组的办公室,名义上是一项外国评论者长期认为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没有可用的资金,并且目的明显就是将他置于监控之下,蔡锷为这种钳制束缚而苦恼烦躁,开始秘密地与流亡国外的人往来书信谈政治。很快他成为公开的嫌疑对象,为了避免被抓捕,蔡锷在君主制运动刚开始之时采取了大胆的举措,带领一众住在北平的将军,请求参议院建立君主制,这一举动保护了他免于被立刻处置。但由于他与学者梁启超——因为反对复辟运动而辞去司法部长之职离开京城——的秘密联系,蔡锷被监视得越来越紧——甚至有迹象显示将被处死。

他足够聪明,运用东方人的精巧构思来应对事态的险恶发展。某天他和妻子发生了一场精心安排的争执,生气地叫来了警察,发现其家人和所有财物被带到了天津,因为他拒绝再与他们共处一室。现在独自一人在京城,他似乎已经放纵自己沉湎酒色,夜夜笙歌,成为北平郊外的臭名昭著之徒,那地方满是嫖客妓女、投机取巧者,哈伦∙拉希德作为阿拉伯旅行者经游此地,创作了“阿拉丁和神灯”的精彩故事。后来政府的怀疑彻底消除,蔡锷与一个歌女相约,让他在黎明时分从她家的后门出来,从那里逃到火车站,迅速到达天津,丝毫没有被人察觉。

晨曦来临,每晚监视其行踪的几名警探心中起疑。他的马车夫正在打盹,也不知道他的下落所在,他们粗暴地闯入他过夜的房间,发现鸟已经飞走。加急电报发向各方,特别是天津——政治避难者的大本营——下令将他立即逮捕。还好命运眷顾他。在警察开始搜查之前一刻钟,他与家人一同登上了停在天津河上的日本汽轮,可以不再理会袁世凯。

到达日本后,蔡锷立刻召集革命友人一齐奔赴华南。经由香港,辗转法属北圻铁路,他尽可能快地抵达了云南。12月初进入该省,他发现起义准备已经大体就绪,尽管武器弹药尚有不足,此项欠缺必须补足。袁世凯对这起逃脱事件极为震怒,电令云南的机密特工一旦看见他就杀掉,幸运的是他已经得到警报,开始全力以赴地推进他的重要工作。如果多给他两周时间,他可能会推出中国史上最辉煌的现代战役,因为他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从天然堡垒云南出发,蔡锷计划借道重庆突进扬子江流域,通过一次决定胜利的行军占领扬子江上游,从而阻止北方军队进入广阔的四川省。但是情势迫使他和朋友们必须提早发出云南的最后通牒,比本应发送的时间提前了两周,向中央政府发出的这份警告极大地削弱了云南的攻势。

需要立即采取行动的原因如下所述。我们从先前的其它起义记载中可以看出,扬子江地带在中国政治中具有极高的价值。扬子江是一条通往中国腹地的便捷之路,触及该国一半以上的省份,确实是一条无价的交通要道,由于这个原因,袁世凯在镇压1913年的反叛之后,一直小心翼翼,在沿江城镇部署的军队都交由心腹将领指挥。这些人中间的领头者是南京的冯国璋,他掌握着这条大江上的权力平衡,其政治倾向虽然不是完全无可怀疑,但直到注定短命的君主制运动开始以前,他一直排斥华南对他的所有诱惑。不过在这场君主制运动中,冯国璋对那位未来的皇帝表达出蔑视之词,以至于另一名高级官员——上海驻军专员、海军上将郑汝成——受命要将他暗杀。郑姓海军将官没有遵行指令,而是向他的加害对象传递了警报,结果这名不幸的海军将官因为背叛其主子,在上海街头被无情地射杀。经此之后,冯国璋亲近共和党人就不足为奇,表示一旦他们进入扬子江流域,他就会带领所有的部队跟他们共命运。袁世凯通过情报系统得知了这一消息;施用惯常手法,他命令冯国璋到北平担任参谋总长——借此项任命将他置于直接监视之下。一个借口接着另一个借口,冯国璋设法推迟启程,同时又不会被冠上拒绝服从命令的严重指控。但最后情势逼人,于是他致电蔡锷,除非云南方面加快筹划安排,否则他将不得不离开南京——将这座重要枢纽拱手让给袁世凯的亲信——那意味着扬子江流域全线起义的希望落空。

正是为了保留住冯国璋,那个年轻的爱国者蔡锷提早14天发出了最后通牒,也就是说,云南军队还没有越过山障进入邻近的四川省,还没有攻占重庆市——在那里可以长久地阻止北方军队的推进,因为轻微的防御借助扬子江天堑也可以抵挡最强大的军力。主要是由于在这些崇山峻岭——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中的艰苦的强行军,蔡锷后来失去了生命,他的健康因风餐露宿而遭到侵蚀,结核病最终夺走了他。但他的坚决行动至少保证了一件事情。随着云南公开反抗,其它几个省份即将效仿,冯国璋得以找到理由电告北平,他不可能离开南京,否则将爆发起义。袁世凯明白这种隐含的威胁。他沮丧地接受了这招败棋。

不过袁世凯一直在以他惯常的能量行事。军队被大量调遣到四川,蛮横征用的船队顶着扬子江上游的急流溯流而上。现在云南山地部队与北方平原部队之间为抢占战略城市重庆开始了一场非凡的比赛。几个星期以来,结果尚不能肯定;虽然四川省被北方驻军控制,但他们相对说来兵力较弱,并且被敌意的川军包围,川军的政治倾向不明确。最终袁世凯的人马抢先到达了目的地,重庆被他们保住了。接下来是持续不断的山地战,南方部队只赢得了部分胜利。由于山地火炮装备不足,物资补给供应不足,他们被迫主要依靠游击战。对于这片荒野中发生的你死我活的战斗,几乎没有准确的记录,不过众所周知,最初的云南部队几乎全部阵亡,剩下的兵员也死于疾病和伤冻。

无论如何,其它事件也在加速复辟运动的溃败。贵州省几乎是立刻效仿云南。第三个省广西,在备受尊敬的老将陆荣廷的带领下,很快加入进来;逐渐地,像1911年那样,军队显然只是一盘复杂而精巧的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blog.angelcorp.net/fight-for-republic-in-china-original/#chapter-12-2

Previous Section / 上一节 Content / 目录 Next Chapter / 下一章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