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转变如何促进中国的崛起

海外文摘

How the US Neoliberal Shift Fed China’s Rise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转变如何促进中国的崛起
By Shannon Tiezzi / March 19, 2024 作者:夏伦∙蒂兹 / 2024年3月19日
Elizabeth O’Brien Ingleson discusses the intersecting economic interests in China and the U.S. that transformed global trade starting in the 1970s. 伊丽莎白∙奥布莱恩∙英格尔森谈论1970年代以来已改变全球贸易格局的中美之间相互交织的经济利益。

《外交官》是首屈一指的着眼亚太地区当前国际事务的杂志。自2002年推出以来,《外交官》一直致力于对亚洲和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进行高质量的分析和评论。《外交官》对于地区问题的深入探讨延及一众有影响力的评论员、政策制定者、及学术界人士。《外交官》提供以下方面的专家报道:

  • 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趋势
  • 国防和情报
  • 环境、人类安全与发展
  • 艺术、社会趋势、及流行文化

夏伦∙蒂兹是《外交官》杂志的主编。她的主要关注点是中国,撰写关于中国的外交关系、国内政治、及经济的文章。夏伦此前曾在美中政策基金会作研究员,主持每周电视节目“中国论坛”。她有哈佛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从威廉玛丽学院取得文学学士学位。夏伦还曾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


1970年代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大和解系由地缘政治考量推动:尼克松政府的策略是与毛泽东治下的中国结成统一战线来对抗苏联。不过长远看来,最大的后果可能体现在经济上。中美贸易线路的重新开放最终已重塑整个全球经济,让中国变成为“世界工厂”,同时淘空了美国的制造业工作。

伊丽莎白∙奥布莱恩∙英格尔森在她的新书《中国制造:美中利益融合改变全球贸易》中深入探讨这一巨大转变。在接受《外交官》采访时,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历史学助理教授英格尔森阐述了1970年代和1980年代向新自由资本主义的转变如何改写中美贸易的动态——最终到中美关系。

“为了让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美国——资本主义体系中最大最强的参与者——需要满足中国的需求,” 她解释道。那就是在太平洋两岸的董事局会议室和工厂车间展开的故事。

[提问]:纵览中美贸易关系经常着眼于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尤其是1978年推出的“改革开放”方针。但你认为“美国经济的转型对于中国最终融入全球资本主义至关重要”。两国发生的经济变化是如何相互促进?

当代中国学者正在费力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是,中国是如何以及为什么会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早期在学者中的争论试图理解肯尼思∙彭慕兰所描述的18世纪中叶以来西北欧和东亚在工业化方面的“巨大分歧”。最近,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融合”的概念,籍以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关系。

我认为这是理解中国转型的有用框架;最好的标签可能是与全球资本主义的“大融合”。邓小平在1978年底宣布的改革开放在这些叙述中显得尤为突出——这有充分的理由。1978年以后发生的变化对于这个过程确实非常重要。但主要关注中国的学者往往较少留意中国开始参与其中的资本主义体系。为了让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美国——资本主义体系中最大最强的参与者——需要满足中国的需求。

因此,我的兴趣是把这两种动态结合起来:中国内部发生的变化以及美国资本主义内部发生的变化。我发现,甚至在邓小平的改革之前,中国的改革者就开始尝试将中国自身的发展目标与美国正在国内展开并在1970年代加速的进程相结合:通过廉价的离岸劳动力和新兴供应链实现制造业的国际化。

在与中国的贸易重新开放之前,美国的企业界人士已经开始缓慢地将其制造业国际化。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他们转向日本和台湾等非共产主义来源地。197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顺应这些新兴动态,并在此过程中缓慢超越了长期分裂中美的冷战分歧。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冷战结束于1980年代末,当时苏联开始解体,美国领导的新自由资本主义愿景成为社会发展的关键运行原则。但就美中关系而言,冷战结束并没有伴随两国中某个国家的系统性崩溃。相反,随着美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共产主义之间的利益逐渐融合,两国之间的冷战分歧在1970年代逐渐消散。

如果不探索两个国家的各项决定和行动,我所讲述的历史就不可能发生。如果不深入观察并适当考虑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就无法理解美国企业界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发生的变化。反之亦然。要理解中国实用主义者开始融入资本主义体系的方式,需要了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美国所发生的变化。从那种意义上讲,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超越国界的故事——对全球资本主义和贸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提问]:你书中的中心主题之一是,美国的企业人士和经济学家对中国的看法转变十分重要:从美国商品的潜在市场到廉价劳动力的来源地。美国企业界的那种看法转变如何与中国政府当时的目标相契合?

是的,几个世纪以来,企业界人士在中国看到的是消费市场的巨大前景,有个美国商人在1930年代曾将其表述为“4亿顾客”。对他们来说,跟中国开展贸易意味着扩大出口。1970年代,美国和中国的贸易商共同重新界定了中国市场的含义。他们开始培育外包制造工作的新路途——俗话所说的8亿工人。

当中国的实用主义者争论如何加速中国工业化的方式之时,他们越来越多地尝试利用出口产生的现金来资助其发展努力。他们希望通过出售纺织品和原材料来购买工厂、飞机等。中国庞大的劳动力蕴含生产廉价制成品的潜力,这些制成品可以销往美国和其它地方,进而产生购买基础构件所需的资金,以加速中国的工业化。

“契合”已经发生在制造业中。随着美国公司将制造业务国际化到世界其它地区,他们开始认为中国有潜力加入——并促进——这一进程。在这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不允许外国直接投资,但确实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于是中国实用主义者和美国资本主义者的利益开始并行不悖。这种并行的结果是“美中贸易”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重设——不再是有4亿顾客的中国市场,而是提供工人的国度。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努力曾经遭到强烈的抵制。1970年代在中国是一段伴随巨大的社会和政治动荡的时期,笼罩在毛泽东患病并最终于1976年去世的阴影中。无法确定1970年代的这些停滞不前的作为是否会继续下去。我认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很容易将中国与全球资本主义的融合视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自然或不可避免的过程。但对贸易关系的抵制及其伴生的问题正说明此过程并非必然:贸易很困难,利润也完全不确定。

[提问]:你注意到在中美重新接触的初期,“两国领导人都理解并把贸易用作外交工具,但方式却截然不同。” 他们在方式上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今天仍然是这样吗?

中美贸易的最初几年是在那段奇特的和解时期发展起来。尽管尼克松总统和毛主席于1972年在北京举行了戏剧性的会晤,但直到两位新领导人——吉米∙卡特和邓小平——上台后,两国才最终于1978年12月宣布恢复外交关系。在此期间,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都把贸易当作某种激励——但呈现在谈判过程中的不同时点。美国在外交全面正常化之前将其作为鼓励,以表明其对和解进程的承诺。中国在地缘政治谈判改善之后把贸易作为提供的某种奖励。

这些不同的态度以令人惊讶的方式相互补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体现出外交上的重要性。1970年代出现的主要经济问题之一是贸易失衡偏向有利于美国。中国的进口总额大于其对美国的出口,特别是随着外交在那个10年的中期开始陷入停滞,中国官员希望纠正这个问题。作为回应,美国的外交和商界领袖努力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他们自认为良好的贸易关系对于促进同时展开的外交努力很重要,所以才这样做。不过这符合——并帮助发展起——美国资本主义者和中国政府之间的融合。

缘于1970年代发生的变化,如今的动态变得更加复杂。制造业的国际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贸易与国家形态之间的关系。在后新冠时代,我们都熟悉供应链在全球制造和贸易中的枢纽地位。但贸易的政治性仍然明显受到国家形态的约束。如果“中国制造”代表对美国制造业的威胁,那么“美国制造”的影响也可以用国家形态来反击。

对于“黄祸”的恐惧与先进的“美国制造”所催生的国家自豪感相结合,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政治的致胜组合。这就是为什么拜登总统在2021年初通过的第一项行政命令被戏称为“美国制造”。它要求联邦机构更多地使用美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不过,该项行政命令的细则透露出当前原产国标签背后的混乱状况。即便只有55%的零部件在美国境内加工制作,他的“美国制造”计划所设定的标准就算已达到。

因此,1970年代把贸易用作政治工具的作法——在今天的背景下那通常意味着征收关税——不会像50年前那样对中国产生影响。比如,尽管现在征收关税,但中国制造的半导体越来越多地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这段历史揭示的是,为了解决美国工人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导致我们走到今天的各种因素。最该关注的是:把资本利益置于劳工利益之上的政治生态。

[提问]:自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以来,贸易一直是中美关系的核心。不过到今天,华盛顿越来越多地透过国家安全的棱镜看待贸易;“去风险化”是当今的主流。1970年代是否存在类似的担忧,当时中美贸易关系的支柱正在建立?

在1970年代,对国家安全的担忧肯定存在于华盛顿的某些地方,特别是五角大楼对于出售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技术。但这些担忧越来越成为少数派,而不是我们今天听到的日益加剧的恐惧。从那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看到1970年代的冷战在中美关系上是如何结束:紧张局势缓慢消退。

从2024年回头看,中美之间的这段利益交汇的历史读起来越来越像关于远古从前的故事。但当我在2010年代初开始这项研究时,仍然存在各种希望:相互依存的贸易关系可能有助于塑造积极的地缘政治关系。10年间发生了很多变化。经过这段期间,伴随着研究和记述不同的10年,我真正认识到,那些比其他人掌握更多政治和经济权力的人,他们的决定——及共同愿景——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催生多大的变化。

[提问]:少数几家机构准确预见了中美经济融和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劳工团体是其中之一。劳工团体在多大程度上特别担心中国,而不是更宽泛地担心制造业向海外无论何处转移的趋势?

中国特别令人担心的是,其人口规模显著放大了发生在美国制造业领域的更大层面上的各种问题。在1970年代是不可能认识到中国会真正成为如此重要的劳动力来源国。中国当时极度贫穷,工业基础薄弱——这是其融入全球资本主义并非必然的另一条关键原因。但那时候确实有迹象表明,中国的情况可能正在发生变化。而这恰恰发生在美国制造业转向海外寻求廉价劳动力的时刻。

对中国担忧最强烈的是美国纺织业。这个行业的劳动者几乎全部是有色人种女性,之所以她们的诉求没有得到关注,这是一条重要原因。她们不是在1970年代的美国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汽车和钢铁行业的戴着安全帽的那些人。但更重要的是,纺织业的许多白人男性领导者——代表这些有色人种女性——寻求对华贸易限制时在呼吁市场秩序,而不是保护美国工薪阶层的根本性改革。

对于纺织行业的许多人来说,转向海外廉价劳动力的想法本身并不是问题。相反,他们正在寻求朝向外包制造的平稳过渡,让管理人员有时间调整生产线以适应海外廉价劳动力。他们特别担心中国是因为共产主义国家架构让中国更容易降低劳动力成本并倾销廉价商品。倾销具有破坏性;让美国纺织业管理者更难于缓慢平稳地转向海外劳动力。

最终,中国领导人得以让其人民摆脱贫困,作为代价牺牲掉的,是美国未加入工会的领取最低工资的纺织工人、以及后来的其它行业。对美国工人造成那样的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是缘于美国那些行业领袖和企业高管的决定、以及华盛顿的立法助推。因此,美国的公司和企业界人士是中国工业化和美国去工业化的中枢立轴。

在美国,这是劳动力群体的去工业化。1940年代末至2020年代初,美国制造业占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美国在继续制造商品。事实上,直到2010年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国,那之后维持在仅次于中国的状态。1970年代在美国下滑的并不是制造业,而是该行业的就业状况: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制造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制造新型高科技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海外转移。

如今,华盛顿持续关注“中国制造”的威胁,兜售美国不再是制造业国家的幻象,并在此过程中排除掉企业决策——追求低工资胜过所有其它——的责任。因此当前美国产业政策的核心问题不是中国;而是催生出这些行为的把资本利益置于劳工利益之上的政治生态。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s://thediplomat.com/2024/03/how-the-us-neoliberal-shift-fed-chinas-rise/

联邦所得税预扣方法-4

4. Percentage Method Tables for Manual Payroll Systems With Forms W-4 From 2020 or Later 百分比法表格——用于带有2020年或之后W-4表格的手动薪资系统
Publication 15-T
Federal Income Tax Withholding Methods
税务信息手册第15-T篇
联邦所得税预扣方法

如果你手动计算薪资,雇员已提交2020年或之后的W-4表格,并且你偏爱百分比法,或者你无法采用工资档次法表格,因为雇员的年薪超过该表格中最后一档的金额(基于婚姻状况和支付期间),那么采用下面的试算工作表及其后续的百分比法表格来计算联邦所得税预扣额。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数额的薪资。

试算工作表-4:雇主的对应“百分比法表格——用于带有2020年或之后W-4表格的手动薪资系统”的预扣税额试算表

表格-6
每月 半月 两周 每周 每天
12 24 26 52 260
第1步 调整雇员的薪资金额
  1a 填入雇员在此薪资结算期的应税薪资总额 1a $
  1b 填入你每年支付薪资的期间数(参见表格-6) 1b  
  1c 填入雇员W-4表格中第4(a)步的金额 1c $
  1d 用第1c行除以第1b行的数字 1d $
  1e 加总第1a行和第1d行 1e $
  1f 填入雇员W-4表格中第4(b)步的金额 1f $
  1g 用第1f行除以第1b行的数字 1g $
  1h 从第1e行中减去第1g行。如果为-0-或更小,那么填入-0-。这是调整后薪资金额 1h $
第2步 计算暂定的预扣金额
  基于你支付薪资的频率、雇员的调整后薪资金额、报税身份(表格W-4第1(c)步)、以及是否勾选表格W-4第2步的栏框
  2a 在本节的百分比法表格中的“标准预扣税率表”(如果表格W-4第2步的栏框未勾选)或者“表格W-4第2步栏框预扣税率表”(如果已勾选)找到此行:第1h行的金额至少等于其中A列的金额但小于其中B列的金额,然后在此处填入该行A列的金额 2a $
  2b 填入该行C列的金额 2b $
  2c 填入该行D列的百分比 2c  %
  2d 从第1h行中减去第2a行 2d $
  2e 用第2d行的金额乘以第2c行的百分比 2e $
  2f 加总第2b行和第2e行。这是暂定的预扣金额 2f $
第3步 考虑税款抵免
  3a 填入雇员的W-4表格第3步中的金额 3a $
  3b 用第3a行的金额除以第1b行的支付期间数 3b $
  3c 从第2f行中减去第3b行。如果为-0-或更小,那么填入-0- 3c $
第4步 计算最终须预扣的金额
  4a 填入雇员在表格W-4第4(c)步要求额外预扣的金额 4a $
  4b 加总第3c行和第4a行。这是此支付期间须从雇员薪资中预扣的金额 4b $

2024年的百分比法表格——用于带有2020年或之后W-4表格的手动薪资系统

薪资结算期为每周

标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未勾选) 表格W-4第2步栏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已勾选)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至少 但少于 至少 但少于
A B C D E A B C D E
已婚共同申报 已婚共同申报
$0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14,623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14,623
$0.00
$0.00
$44.60
$208.64
$660.30
$1,504.14
$2,141.58
$3,782.03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14,623
$0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7,312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7,312
$0.00
$0.00
$22.30
$104.38
$330.10
$752.02
$1,070.74
$1,891.14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7,312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0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11,999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11,999
$0.00
$0.00
$22.30
$104.38
$330.10
$752.02
$1,070.74
$3,531.59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11,999
$0
$140
$252
$594
$1,107
$1,986
$2,484
$6,000
$140
$252
$594
$1,107
$1,986
$2,484
$6,000
$0.00
$0.00
$11.20
$52.24
$165.10
$376.06
$535.42
$1,766.02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140
$252
$594
$1,107
$1,986
$2,484
$6,000
家庭户主 家庭户主
$0
$421
$739
$1,635
$2,354
$4,113
$5,108
$12,139
$421
$739
$1,635
$2,354
$4,113
$5,108
$12,139
$0.00
$0.00
$31.80
$139.32
$297.50
$719.66
$1,038.06
$3,498.91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421
$739
$1,635
$2,354
$4,113
$5,108
$12,139
$0
$211
$370
$817
$1,177
$2,056
$2,554
$6,070
$211
$370
$817
$1,177
$2,056
$2,554
$6,070
$0.00
$0.00
$15.90
$69.54
$148.74
$359.70
$519.06
$1,749.66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211
$370
$817
$1,177
$2,056
$2,554
$6,070

2024年的百分比法表格——用于带有2020年或之后W-4表格的手动薪资系统

薪资结算期为两周

标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未勾选) 表格W-4第2步栏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已勾选)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至少 但少于 至少 但少于
A B C D E A B C D E
已婚共同申报 已婚共同申报
$0
$1,123
$2,015
$4,750
$8,856
$15,888
$19,871
$29,246
$1,123
$2,015
$4,750
$8,856
$15,888
$19,871
$29,246
$0.00
$0.00
$89.20
$417.40
$1,320.72
$3,008.40
$4,282.96
$7,564.21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1,123
$2,015
$4,750
$8,856
$15,888
$19,871
$29,246
$0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14,623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14,623
$0.00
$0.00
$44.60
$208.64
$660.30
$1,504.14
$2,141.58
$3,782.03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14,623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0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23,998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23,998
$0.00
$0.00
$44.60
$208.64
$660.30
$1,504.14
$2,141.58
$7,063.28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562
$1,008
$2,375
$4,428
$7,944
$9,936
$23,998
$0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11,999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11,999
$0.00
$0.00
$22.30
$104.38
$330.10
$752.02
$1,070.74
$3,531.59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281
$504
$1,188
$2,214
$3,972
$4,968
$11,999
家庭户主 家庭户主
$0
$842
$1,479
$3,269
$4,708
$8,225
$10,215
$24,279
$842
$1,479
$3,269
$4,708
$8,225
$10,215
$24,279
$0.00
$0.00
$63.70
$278.50
$595.08
$1,439.16
$2,075.96
$6,998.36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842
$1,479
$3,269
$4,708
$8,225
$10,215
$24,279
$0
$421
$739
$1,635
$2,354
$4,113
$5,108
$12,139
$421
$739
$1,635
$2,354
$4,113
$5,108
$12,139
$0.00
$0.00
$31.80
$139.32
$297.50
$719.66
$1,038.06
$3,498.91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421
$739
$1,635
$2,354
$4,113
$5,108
$12,139

2024年的百分比法表格——用于带有2020年或之后W-4表格的手动薪资系统

薪资结算期为半月

标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未勾选) 表格W-4第2步栏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已勾选)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至少 但少于 至少 但少于
A B C D E A B C D E
已婚共同申报 已婚共同申报
$0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31,683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31,683
$0.00
$0.00
$96.60
$452.16
$1,430.72
$3,259.28
$4,639.76
$8,194.36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31,683
$0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15,842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15,842
$0.00
$0.00
$48.40
$226.12
$715.40
$1,629.56
$2,320.12
$4,097.42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15,842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0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25,998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25,998
$0.00
$0.00
$48.40
$226.12
$715.40
$1,629.56
$2,320.12
$7,652.02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25,998
$0
$304
$546
$1,286
$2,398
$4,303
$5,382
$12,999
$304
$546
$1,286
$2,398
$4,303
$5,382
$12,999
$0.00
$0.00
$24.20
$113.00
$357.64
$814.84
$1,160.12
$3,826.07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304
$546
$1,286
$2,398
$4,303
$5,382
$12,999
家庭户主 家庭户主
$0
$913
$1,602
$3,542
$5,100
$8,910
$11,067
$26,302
$913
$1,602
$3,542
$5,100
$8,910
$11,067
$26,302
$0.00
$0.00
$68.90
$301.70
$644.46
$1,558.86
$2,249.10
$7,581.35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913
$1,602
$3,542
$5,100
$8,910
$11,067
$26,302
$0
$456
$801
$1,771
$2,550
$4,455
$5,533
$13,151
$456
$801
$1,771
$2,550
$4,455
$5,533
$13,151
$0.00
$0.00
$34.50
$150.90
$322.28
$779.48
$1,124.44
$3,790.74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456
$801
$1,771
$2,550
$4,455
$5,533
$13,151

2024年的百分比法表格——用于带有2020年或之后W-4表格的手动薪资系统

薪资结算期为每月

标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未勾选) 表格W-4第2步栏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已勾选)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至少 但少于 至少 但少于
A B C D E A B C D E
已婚共同申报 已婚共同申报
$0
$2,433
$4,367
$10,292
$19,188
$34,425
$43,054
$63,367
$2,433
$4,367
$10,292
$19,188
$34,425
$43,054
$63,367
$0.00
$0.00
$193.40
$904.40
$2,861.52
$6,518.40
$9,279.68
$16,389.23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2,433
$4,367
$10,292
$19,188
$34,425
$43,054
$63,367
$0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31,683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31,683
$0.00
$0.00
$96.60
$452.16
$1,430.72
$3,259.28
$4,639.76
$8,194.36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31,683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0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51,996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51,996
$0.00
$0.00
$96.60
$452.16
$1,430.72
$3,259.28
$4,639.76
$15,303.91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1,217
$2,183
$5,146
$9,594
$17,213
$21,527
$51,996
$0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25,998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25,998
$0.00
$0.00
$48.40
$226.12
$715.40
$1,629.56
$2,320.12
$7,652.02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608
$1,092
$2,573
$4,797
$8,606
$10,764
$25,998
家庭户主 家庭户主
$0
$1,825
$3,204
$7,083
$10,200
$17,821
$22,133
$52,604
$1,825
$3,204
$7,083
$10,200
$17,821
$22,133
$52,604
$0.00
$0.00
$137.90
$603.38
$1,289.12
$3,118.16
$4,498.00
$15,162.85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1,825
$3,204
$7,083
$10,200
$17,821
$22,133
$52,604
$0
$913
$1,602
$3,542
$5,100
$8,910
$11,067
$26,302
$913
$1,602
$3,542
$5,100
$8,910
$11,067
$26,302
$0.00
$0.00
$68.90
$301.70
$644.46
$1,558.86
$2,249.10
$7,581.35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
$913
$1,602
$3,542
$5,100
$8,910
$11,067
$26,302

2024年的百分比法表格——用于带有2020年或之后W-4表格的手动薪资系统

薪资结算期为每天

标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未勾选) 表格W-4第2步栏框预扣税率表(采用这些数据,如果表格W-4第2步中的栏框已勾选)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如果调整后薪资金额(第1h行)达到:
那么暂定的预扣金额等于: 加上此百分比乘以 调整后薪资超过下列金额的部分
至少 但少于 至少 但少于
A B C D E A B C D E
已婚共同申报 已婚共同申报
$0.00
$112.30
$201.50
$475.00
$885.60
$1,588.80
$1,987.10
$2,924.60
$112.30
$201.50
$475.00
$885.60
$1,588.80
$1,987.10
$2,924.60
$0.00
$0.00
$8.92
$41.74
$132.07
$300.84
$428.30
$756.42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00
$112.30
$201.50
$475.00
$885.60
$1,588.80
$1,987.10
$2,924.60
$0.00
$56.20
$100.80
$237.50
$442.80
$794.40
$993.60
$1,462.30
$56.20
$100.80
$237.50
$442.80
$794.40
$993.60
$1,462.30
$0.00
$0.00
$4.46
$20.86
$66.03
$150.41
$214.16
$378.20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00
$56.20
$100.80
$237.50
$442.80
$794.40
$993.60
$1,462.30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单身或已婚单独申报
$0.00
$56.20
$100.80
$237.50
$442.80
$794.40
$993.60
$2,399.80
$56.20
$100.80
$237.50
$442.80
$794.40
$993.60
$2,399.80
$0.00
$0.00
$4.46
$20.86
$66.03
$150.41
$214.16
$706.33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00
$56.20
$100.80
$237.50
$442.80
$794.40
$993.60
$2,399.80
$0.00
$28.10
$50.40
$118.80
$221.40
$397.20
$496.80
$1,199.90
$28.10
$50.40
$118.80
$221.40
$397.20
$496.80
$1,199.90
$0.00
$0.00
$2.23
$10.44
$33.01
$75.20
$107.07
$353.16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00
$28.10
$50.40
$118.80
$221.40
$397.20
$496.80
$1,199.90
家庭户主 家庭户主
$0.00
$84.20
$147.90
$326.90
$470.80
$822.50
$1,021.50
$2,427.90
$84.20
$147.90
$326.90
$470.80
$822.50
$1,021.50
$2,427.90
$0.00
$0.00
$6.37
$27.85
$59.51
$143.92
$207.60
$699.84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00
$84.20
$147.90
$326.90
$470.80
$822.50
$1,021.50
$2,427.90
$0.00
$42.10
$73.90
$163.50
$235.40
$411.30
$510.80
$1,213.90
$42.10
$73.90
$163.50
$235.40
$411.30
$510.80
$1,213.90
$0.00
$0.00
$3.18
$13.93
$29.75
$71.97
$103.81
$349.89
0%
10%
12%
22%
24%
32%
35%
37%
$0.00
$42.10
$73.90
$163.50
$235.40
$411.30
$510.80
$1,213.90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s://www.irs.gov/publications/p15t#en_US_2024_publink100020274

Previous Chapter / 上一章 Content / 目录 Next Chapter / 下一章

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衰落

海外文摘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衰落
By Henry Heller / March 27, 2023 作者:亨利∙海勒 / 2023年3月27日
The focal point of the world’s economy is shifting to Asia and Eurasia. 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洲和欧亚大陆转移。

加拿大维度[Canadian Dimension]成立于1963年,是一个就当今加拿大左派面临的重要问题进行辩论的论坛,也是对国家和地区政治、劳工、经济、全球事务和艺术作分析的源泉。

亨利∙海勒是曼尼托巴大学历史学教授。他的著述包括《资本主义的诞生:21世纪视角》[普卢托出版社2011年]、《冷战与新帝国主义:全球史1945—2005》[月评出版社2006年]、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伯格汉图书社2006年]。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逐年提升。可以说它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金砖国家(BRICS)等其它国际联系帮助其扩大在全球经济、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力。

越来越多的南方国家正在从这些联系中受益,并期待中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发挥领导作用。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这些趋势将会持续下去。并且我们看到,世界经济的重心正在向亚洲和欧亚大陆转移。

与此同时,在地缘政治上,我们正走向一个多极世界,没有任何国家能够称霸。值得注意的是,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争正在加速这些变化。

由于中国日益重要,所有这一切都成为可能。在我看来,这些政策的成功植根于其经济体系。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新崛起得益于其独特的社会主义品牌的成熟。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将其与世界其它地区联系起来。但在我看来,这必须从中国对经济的国家总体主导以及中国共产党控制发展方向来理解。

我确信这种发展模式持续存在政治和其它问题。这是一项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不过到目前为止及可展望的未来期间,我认为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非常成功、显著超越西方的模式。此外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变得更为重要,其成功将在未来几年变得更加显眼。

对于中国来说,这一成就是一条巨大的明证。人们尽可想象这些发展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特别是考虑到1949年革命将中国从一个多世纪的帝国主义屈辱中解放出来,并实现了国家的现代化。

庞大的“一带一路”倡议预计耗资超过$1万亿美元,无异于是对500多年前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进入印度洋开始的西方潮流的历史性逆转。

我不想强调这一令人震惊的转变,而是想重点讨论西方对于中国和欧亚大陆在世界舞台上重新崛起的敌视。这种拒绝本身就是具有重大政治和历史意义的表现,同时也充满危险。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应要么是否认,要么是拒绝。迄今为止,西方一直无法或不愿意接受目前正在发生的这些重大转变。自奥巴马政府以来,我们看到这种敌意的不断升级,体现在各种制裁、军事威胁、及媒体攻击中,针对的是中国的所谓人权记录及干涉其它国家的政治生活,旨在以某种方式让中国重新屈服于西方。

这场运动的中心是重申台湾分裂主义的理念——纯粹是冷战的残余。台湾再次被视为美国军事遏制中国的基石。

确实,美国的姿态与整个现代帝国主义的历史相吻合。

我们已经知道,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世界霸权的相互争斗是多么的惨烈。到1945年,英国、法国、以及德国和日本这些强国都不得不逐个屈服于美国的主导地位。但美国的霸权应该被视为是继承了早在18世纪就开始的西方统治世界的遗产。

这种统治的本质是一种心态,自认为西方甚至白人对世界其它地区的统治是“基于规则”,是世界的自然状况。面对中国的威胁,西方谴责中国缺乏民主,却拒绝承认其自身的代议制民主已经蜕变为寡头政治和某种自由极权主义。

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统治阶层受到这些思想的感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符合这些阶层的物质利益。面对中国的出现和日益增长的多极化潮流,他们的反应是粗暴地试图以某种方式恐吓中国,让其接受西方的持续主导。

他们这样做的主要武器是军事、金融、和媒体。

结果,我们看到一场由西方发起的、针对欧亚大陆崛起的全球冲突,焦点是南中国海和乌克兰。俄罗斯把自己视为无尽财富的源泉,也被视为中国的后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冲突反映出的是过往帝国主义争斗的继续。西方的敌视不是单纯地缘于中国作为新世界强国的威胁。被视为首要威胁的是中国的社会主义。

西方统治阶层的权力依赖于通过剥削大众、滥用资源来积累私人财富。国家最终得建立在工人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使用价值大于交换价值等理念被诅咒驱逐。

中国就是那样的国家,而且它表现得比全世界的资本主义更好,这让他们感到恐惧。

有鉴于这些情况,中国和世界人民面临着复杂困难的局面。

西方政治的特点是绝望和虚张声势,让人想起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法西斯。它追求所谓的政治现实主义,其逻辑展现为尼采哲学权力意志的极其非理性的形式。

比上次世界大战更具破坏性的一场战争存在真实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应该强调的是,南方国家的人民正在回击让他们继续臣服于西方帝国主义的企图。

他们意识到,剥削成性的西方与世界其它地区之间的冲突是一场关乎他们自身未来的争斗。

还有,西方工人阶级迄今为止还处于隐忍沉寂状态,他们的呼声仍然还没有被听取。

对于经济状况的恶化、统治阶层对生态的不负责任和鲁莽的亲战政策,工人阶级还能忍耐多久? 此外,种种迹象表明,受统治阶层掌控的资本主义制度正在衰落或进入某种永久性的危机状态。他们日益鲁莽的帝国主义行为就是迹象之一。

强大的中国及其政党有可能对这种情况作出理性的反应和调整,而西方则不然。时间站在中国和南方国家这一边。

很难说西方那些疯狂的现实主义者准备在多大程度上捍卫他们的体系。希望他们会顺服于不再袒护他们的周遭力量。抛开全面的战争,我们正在展望新的世界体系的出现,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为其它国家提供了自主发展的重要模式。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s://canadiandimension.com/articles/view/the-rise-of-china-and-the-decline-of-the-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