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潜移默化
记得在十七、八岁的时候,是接受最多新思想的阶段,隔三差五的自己都会感到欣慰和兴奋,因为那一天又吸收到新的营养。虽然听了无数遍长辈的教诲,很多时候年轻的反叛都占了上风。因为不喜欢学医并且有厌学的心理,加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20岁的我固执地从军医大学二、三年级退学(学制六年),然后到广州、深圳去闯世界。
90年代初的南方让许多的中国青年心神向往。因为连一纸文凭也没有,我也没能闯出理想中的世界。起初靠着同学父亲的庇荫还能过日子,后来他们撤离,我失去依托,有一段时间沦落到为省钱一天只敢吃两顿饭。往事如过眼烟云,苦涩的经历却停留在记忆深处,正应验了磨难是人生财富,才能随着时光流逝沉淀下来。
有点命运弄人,20岁的我固执退学,在以后的岁月中却几次重进学堂。靠着军医大学的英语基础,我考到一张自修大学的大专文凭;靠着自修大学的英语大专文凭,我又上了重庆大学的MBA;靠着重庆大学的硕士学位,30来岁的人从头备考TOEFL、GRE,我终于进了美国的学堂,与一帮比我年轻许多的同学(有的小10多岁)共渡寒窗。
稍微让我感到一丝宽慰的是很多门课堂上都有一、两名比我年龄更大的同学,有三、五门课上有一、两名比我年龄更大的美国同学,有两门课上有一名比我年龄更大的台湾同学。闲聊时我曾经问过这名台湾同学,台湾是如何相对平稳地过渡到民主社会。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当时正在念书,他的回答是:那时的政府派遣了为数众多的政府官员到美国来学习。
记得他用了为数众多这个词,同样为数众多甚至更多的是近年来自中国大陆的各级政府部门考察团、培训班,以及不计其数的中国留学生和交流学者。除了把海外经历作为谈资,能不能带一分西方文明回到中国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毋庸置疑,但国民的焦躁不安却有增无减,社会的不诚信浸染到各个层面,并且夹杂着一丝仇恨。在不平等、无奈何的环境桎楛之下的中国民众,很容易因为不满而滋生仇恨。仇恨之火是双刃剑,它毁灭敌人,同时也燃烧掉自己。当前中国政府的紧迫任务是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积怨。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心态会变得平和,平静的美国生活进一步强化了我的平和。一个负责我的案例的美国工会代表跟我讲,很多时候我们得学会妥协(compromise);我问他什么叫妥协,他说是双方各退一步。后来我认可,因为一方后退而另一方原地不动甚至更进一步,那么达不成稳态,后退一方会反击回来,于是就陷入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
记得10余年前去美国之前就听说过一句话: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离中国已经很近了,中国离世界还很远。光阴似箭,转眼10余年。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离中国已经更近了,遗憾的是,中国离世界仍然很远。
又看到久违的新闻联播,间或又听到四大发明和歌功颂德,我也为自己的困惑寻找到一份答案:也许是灿烂的古代文明成为一种束缚,阻碍了中国人去拥抱和接受现代文明。
August 2013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