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育儿技巧▪0–1岁‹译›

Infants (0-1 year of age) / 婴儿(0-1岁)

成长里程碑

诸如迈开第一步、第一次露出笑脸、摆手“再见”等技能都是成长的里程碑。这些里程事件是大多数孩子到一定年龄都能够做到的事情。孩子们会在如何玩耍、学习、说话、表演、运动(如爬行、走步、跳跃)等方面都跨越里程。

在第一年里,婴儿学着集中视觉眼力、伸手抓握、探索和感知周遭事物。认知发展或大脑发育就是记忆、语言、思维、和推理的学习过程。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发出声音(“嘟嘟”),或只是说“马马”和“达达”。聆听、理解、知晓人和物的名称都是语言进步的表现。在这个阶段,作为社交和情感发育的部分,婴儿正在与父母和其他人建立爱和信任的纽带。父母搂抱、支撑、和逗趣宝宝的方式将奠定婴儿如何与他们和其他人互动的基础。

积极的育儿技巧

以下是作为父母的你在此期间可以做的事情,籍此帮助你家宝宝成长:

  • 跟宝宝说话。他/她会发现你的声音很平静。
  • 当宝宝发出声音时,重复声音并添加字词来作应答。这将有助于他/她学习运用语言。
  • 读书给宝宝听。这将帮助他/她感受理解语言和声音。
  • 唱歌、放音乐给宝宝听。这将有助于培养他/她对音乐的爱好,并促进大脑发育。
  • 夸奖宝宝,给予他/她满满的慈爱。
  • 花时间将宝宝抱在怀里。这样会让他/她感受到关爱和安全。
  • 宝宝清醒放松的时候跟他/她玩耍。留意疲劳或烦躁的迹象,以让他/她休息。
  • 当宝宝开始扭动去触摸他/她不应该接触的东西时,用玩具引开他/她的注意力,同时将他/她移动到安全的区域。
  • 在身体上、精神上、和情感上照顾好你自己。养育小孩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当你自己感觉良好时,更能够享受宝宝带来的乐趣,并成为积极乐观、充满爱心的父母。

孩童安全最重要

宝宝降生成为家庭成员时,就是确保你的家必须是安全居所的时候。察看你家周围可能对宝宝构成危险的事物。作为父母,为宝宝创建安全的家庭环境是你的职责。同样重要的是,你应该采取必要的步骤,以确保在精神上和情感上准备好养育新宝宝。下面是一些保证宝宝安全的提示:

  • 不要摇晃宝宝——绝对禁止!婴儿的颈部肌肉很柔弱,还不能支撑头部。摇晃会损伤他/她的大脑,甚至导致死亡。
  • 确保宝宝在睡觉时始终背部朝下躺着,以防止婴儿猝死综合症(通常叫做SIDS)。阅读更多关于婴儿睡眠安全的更新的建议,请到(https://www.cdc.gov/sids/Parents-Caregivers.htm)。
  • 保护你家宝宝和家人免受二手烟伤害。不要让任何人在你家中吸烟。
  • 宝宝乘车时,将他/她放在后排座位的面朝后方的婴儿座椅上。这是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推荐的作法。
  • 将宝宝的食物切碎切细,以防止哽噎。此外,不要让他/她玩耍小玩具和其它可能容易被吞下的东西。
  • 不要让宝宝玩耍任何可能覆盖住他/她的脸部的东西。
  • 不要在宝宝附近摆放热的液体或食物,不要在抱着他/她的时候携带热的液体或食物。
  • 疫苗(注射)对于保护你家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非常重要。因为小孩子可能感染严重的疾病,所以让他/她在合适的时间接种合适的疫苗很重要。跟你家孩子的医生交流,确保他/她已经接种到最新的疫苗。

身体健康

  • 在生命的最初大约6个月的时间里,母乳就能满足宝宝的所有需求。在6–12个月期间,你家宝宝将进食各种口味质地、新鲜健康的固态食物,不过母乳应该仍然是重要的营养来源。
  • 缓慢耐心地给宝宝喂食,鼓励他/她尝试新的口味,但不要勉强,仔细观察他/她是否已经吃饱。
  • 母乳喂养是哺育宝宝的自然方法,同时很有挑战性。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拨打全国母乳喂养帮助热线 800-994-9662 或上网 http://www.womenshealth.gov/breastfeeding 获取帮助。你还可以致电本地的妇女、婴儿、和儿童项目,看你是否符合条件在母乳喂养方面获得保健专业人员和辅导员的支持。或者上网 http://www.ilca.org/why-ibclc/falc 去找你所在社区的获得国际认证协会认可的哺乳顾问。
  • 让宝宝保持活跃。虽然他/她还不能够像“大孩子”一样跑动和玩耍,不过有很多事情可以让他/她整天地移动小胳膊小腿。让宝宝在地板上挪动可以帮助他/她强健、学习、和探索。
  • 尽量不要让宝宝在秋千、婴儿推车、摇摆座椅、和运动篮中停留太长时间。
  • 将屏幕时间限制到最小量。对于2岁以下的小孩,美国儿科学会(AAP)建议,最好是不要让他们看任何电器屏幕。
  • 确保你家小孩每天获得推荐的睡眠时长:对于4–12个月的婴儿,每天12–16个小时(包括小睡)。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s://www.cdc.gov/ncbddd/childdevelopment/positiveparenting/infants.html

  Content / 目录 1 to 2 / 1–2 岁

美国农业部:喂哺婴儿-7.2

Feeding Solid Foods / 喂食固态食物
图表-6
喂食固态食物的基本原则
引入固态食物:开始
  • 引入固态食物前与家长交流。务须
    在婴儿发育准备好以后才引入固态食物。
  • 与每个婴儿的父母协调,以便同期喂食在家中引入的新食物。
  • 没有医生的书面说明,不要喂食固态食物给4个月龄以下的婴儿。
当婴儿准备好接受固态食物时如何喂食
  • 坐在婴儿的正前方给他/她鼓励。可以让他/她拿着一个勺子。喂食之前等待婴儿张开嘴。如果婴儿没有准备好从勺子里进食,那么他/她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固态食物。
  • 喂食固态食物的时候,用一个小勺子放极少量的食物在婴儿的上下唇之间。刚开始可能大部分食物会滑出嘴外,不过逐渐地,婴儿会学着将食物移到口腔后方并吞咽。
  • 不要强迫婴儿吃完食物。婴儿最清楚
    他们自己的需要量。让他们决定吃多少。持续喂食到婴儿显示出吃饱的迹象:
    — 不张嘴
    — 从勺子旁移开
    — 转过脸
    — 将食物或勺子从口中推出
    — 将食物扔到地上
  • 保持姿态温和友好而不是气势压人。依照婴儿的身体提示来确定何时喂食、喂食什么、及喂食多少。
  • 不要将谷物食品或任何其它固态食物装在奶瓶或婴儿喂食器中。婴儿喂食器是一个硬塑料容器,一端有一个喷嘴,另一端有一个活塞,用来将粥样的混合固态食物推进婴儿的口中。使用奶瓶或婴儿喂食器时,婴儿被强迫吃下食物,会造成哽噎,同时不能够学会正确进食。
 
  • 任何喂食残疾儿童所需的特殊设备都应该投入使用。咨询家长如何喂哺有特殊需要的婴儿。
  • 保持食物的质地口感适合婴儿的发育阶段。给予新的质地口感可以促进婴儿的进一步发育。
安全喂食
  • 喂食前测试食物的温度,确保不是太热。
  • 喂食固态食物时,让婴儿坐在适合年龄和发育状态的高脚椅中。喂食前给婴儿系上高脚椅中的安全带。保持高脚椅远离桌子、柜台、墙壁、或其它立面,以免婴儿推蹬开。
  • 喂食婴儿时,以及较大婴儿学习自行进食的时候,应该有成年人坐在同一张桌子旁或婴儿高脚椅旁边密切监视。 确保婴儿在说话、哭、或笑的时候不要进食。此外成年人还要留意婴儿的“贮藏”行为(保持几片食物留在口中而不吞咽),这会导致哽噎。
  • 为防止哽噎,确保婴儿(和小孩)在说话、哭闹、嬉笑、爬行、走路、跑动、玩耍、躺卧、或骑车时不进食。
  • 喂哺用的小勺子应该是用不会破碎的结实材料制成,并且容易放入口中(不要用塑料餐具)。将食物装在干净牢固、边缘不尖锐的小塑料碗或碟子里。
  • 将热的液体或食物放在婴儿和小孩触及不到的地方,不要放在台面或桌子的边缘,也不要放在可以往下拉动的桌布上。确保工作人员不要在婴儿或小孩附近进食热饮。婴儿和小孩可能被翻倒的热饮料或食物烫伤。

留心观察反应
  • 同期喂食家长在家中喂给婴儿的同种食物,以此强化新食物品种的引入。再次引入别的新食物品种之前,至少等待1周以观察反应(腹泻、皮疹、呕吐、咳嗽、喘息、持续烦躁、荨麻疹、胃痛)。
  • 如果婴儿似乎对食物产生严重反应(例如荨麻疹、呼吸困难、或休克),立即联络救援小组或紧急医疗服务以及婴儿的父母。
  • 如果婴儿起初不喜欢某种新食物的味道,可以与家长讨论3周或4周后再次尝试喂食。
饮用水
  • 婴儿的医生可能会建议在引入固态食物时,用杯子喂服少量的无菌水。询问婴儿的父母关于喂水的问题。无菌水是烧至完全沸腾的水,并且煮沸1–2分钟,然后冷却。
不要喂这些食物给婴儿:
  • 普通牛奶——营养不够丰富,可能导致婴儿贫血。母乳或婴儿配方奶最适合1岁以内的婴儿。
  • 硬片的生鲜蔬菜或生鲜水果——会引起哽噎且难以消化。
  • 蛋白、整个的鸡蛋、甲壳类食物
    (虾、龙虾、螃蟹、牡蛎、蛤蜊、
    扇贝、小龙虾)、以及巧克力和可可粉。这些食物可能会引发婴儿的过敏反应。
  • 鲨鱼、剑鱼、马鲛鱼、或方头鱼——
    这些鱼肉中可能有害汞的含量高。
  • 不要喂食柑橘类水果(例如橙、橘子、葡萄柚)、菠萝、或番茄汁给6个月龄以下的婴儿。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婴儿产生过敏反应。
  • 6个月龄之前避免家庭制备的甜菜、胡萝卜、羽衣甘蓝、菠菜、大头菜。
  • 花生酱及其它坚果和种子酱(例如大豆坚果、杏仁、腰果、或向日葵籽粒酱)、以及坚果和种粒。这些食物会让婴儿哽噎,并且可能引发部分婴儿的过敏反应。
  • 商业化生产的婴儿甜食或面向大众市场的蛋糕、饼干、糖果、和甜糕饼。这些食物通常是糖份高,而只含有较少的婴儿必需的关键营养成分。
  • 添加到食品或饮料中的糖、枫糖浆、玉米糖浆、糖蜜、葡萄糖、或其它糖浆。
  • 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食品、饮料、或奶粉。不应该给婴儿喂食低卡路里的食物或饮料。
  • 可能引起哽噎的食物,见第9章。
绝不要喂给婴儿这些食物:
  • 蜂蜜——蜂蜜和含蜂蜜的食品,包括烹饪或烘培过程中加有蜂蜜的食物(例如格拉姆蜂蜜饼干),绝不能喂给婴儿。蜂蜜有时候会被肉毒杆菌孢子污染,可能引起称为婴儿肉毒杆菌中毒的疾病。
  • 生牛奶——生的牛奶或羊奶可能被有害物质污染,会让婴儿罹患严重的疾病。12月龄以后进食普通牛奶时,只饮用经过巴氏灭菌的牛奶产品。
  • 生的或未煮熟透的鸡蛋、畜肉、禽肉、或鱼肉——生的或未煮熟透的这些食物含有害细菌、寄生虫、和其它有害物质,会让婴儿感染严重的疾病。
  • 家庭制备的罐头食品——如果罐装不当,这些食物可能含有害细菌。
 
图表-7
好习惯早培养
在婴儿的第一年,良好的营养摄入和进食习惯将有助于婴儿幸福健康地成长。
当你用奶瓶喂哺婴儿时:
应该做 为什么
喂哺过程中自然停顿下来为婴儿拍嗝,喂哺结束后再拍嗝。 减少发生因为吞咽空气而吐奶。
奶瓶中只盛入母乳或配方奶。不要将米粥、其它食物、果汁、或其它饮料装在奶瓶中喂食。 防止过度喂食、哽噎、蛀牙,同时让婴儿发展起良好的进食习惯。
在喂哺时间而不是午睡时间才让婴儿从奶瓶进食。不要让婴儿含着奶瓶睡觉。 防止因为牙齿上残留的奶液而导致的哽噎、耳道感染、和蛀牙。
喂哺时始终抱着婴儿,而不是将奶瓶支撑在婴儿的嘴里。不要让婴儿带着奶瓶到处走或爬。 防止哽噎,给婴儿抚爱,防止婴儿与其他人共享奶瓶。
 
当你喂固态食物给婴儿时:
应该做 为什么
喂食前清洗婴儿的双手。 清除手上的任何污垢或细菌,保持婴儿食物干净。
用一个小勺子或让婴儿用他/她的手指。 有助于培养婴儿正确的进食习惯。
将食物舀放在勺子前端,再喂放到婴儿的舌头中间。 让婴儿容易吞咽。
喂食前从瓶中匀出食物。不要直接从瓶中舀取来喂食。 防止婴儿口中的唾液污染瓶中剩余的食物。
每次只引入一种新食物,等待至少1周再引入另一种新食物。 给婴儿时间来习惯新的味道和材质口感,看婴儿是否对新食物过敏。
 
图表-8
婴儿膳食模式如何对应食物特点和喂哺方式
 
婴儿的月龄 出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婴儿膳食模式中的年龄组
出生至3个月

4–7个月

8–11个月
婴儿膳食模式中引入食物的顺序  
母乳或
配方奶
 
婴儿谷物食品
蔬菜和/或水果
 
肉食或肉食替代品
脆饼和/或面包
果汁(只用杯子)
固态食物的结构特点   粗滤去渣/浓汤(稀粥)
  捣成糊
  磨碎/切得很细
  切细



乳房哺育或用奶瓶喂哺
  用小勺喂哺
  用杯子喂食
  自行进食/手抓食品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s://www.fns.usda.gov/sites/default/files/feedinginfants-ch7.pdf
PDF format of above charts / 上表PDF格式可见
http://angelcorp.net/blog/angelcorp/pdf/Figure-6&7&8.pdf

Previous Section / 上一节 Content / 目录 Next Chapter / 下一章

反思中国历史教育-‹林非儒›

中国中学历史教育坚持在单一叙事原则下论证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对人物往往采取脸谱化手段,对事件常常站在决定论的立场,这扼杀了学生从历史中获取智慧的机会和乐趣。


在汉景帝召开的一次庭前会议上,辕固生与黄生就(商)汤(周)武合法性问题发生激烈争辩。黄生认为商汤王和周武王取得政权的行为属于窃国,而辕固生则认为他们乃是以受命于天,以有道伐无道。汉景帝一听话风不对,立刻制止了二人。

两位耿直学者型官员的辩论,的确让汉景帝颇为尴尬。因为如果辕固生赢了,意味着只要刘氏政权一旦失德,天下人都可以讨伐自己;如果黄生赢了,意味着刘邦乃窃国大盗,刘氏政权不合法。

这番对话暴露了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政权合法性问题,确立政权合法来源的难题常常困扰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史料往往就成为可资利用的工具。因而,中国古代修史工作逐渐形成一项传统(陋习),那就是当朝政权的合法性需要以前朝的合法性崩塌为支撑。表现为前朝“失德”,所以当朝乃“天命所归”。

这一修史传统的缔造者可以追溯至孔子,正所谓“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与其说孔子在著述历史,不如说他以所谓正统伦理观重新构建“历史”。以儒生群体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这种为历代政权臆造和歪曲前朝历史的传统,令后世读者和史学家经常难辨史料真假,大大增加我国历史研究工作的难度。当下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照样使用这些真伪不明的史料,也延续着修改历史以服务政治需要的传统。

滥用“封建”,遗害至深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都把中国清末以前称为“封建王朝”,清末至新中国成立那段时期称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这造成了一个中学历史教材出现了难以自圆其说的自相矛盾之处。

中学历史教材说秦朝“废分封,设郡县”,延续千年的分封制自此退出历史舞台。虽然汉初、西晋、明初分封制曾短暂复辟,但也很快被废除。既然废了分封,中国古代自秦后为何仍然是封建社会?对此,我国历史教材没有作出任何解释,历史老师也常常语焉不详,而我国整个中学历史教育体系从来都是以一副凿凿之言的态势,为这一在历史学家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定调,不让学生有讨论该问题的任何空间。

所谓封建,乾隆年间出版的《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四十六》定义为 “列爵为封,分土曰建。” 佩里∙安德森在《绝对主义国家的系谱》中归纳出马克思对封建定义:“封建主义主要是指,由一个贵族组成的社会阶级对农民依法实行的农奴制和军事保护;这个贵族阶级享有个人权威和财产,垄断着法律和私人司法权;其政治架构是主权分裂和纳贡制度;有一种赞美田园生活的贵族意识形态。” 马克思本人也承认自己对中国缺少深入了解,他对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历史形态演变的阐述是基于西欧这一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不具有普适性。

中国史学界曾多次就“中国古代与封建社会”这一主题进行辩论。主流历史学家基本达成一定的共识:中国古代自秦汉后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不同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冯天瑜在他的名作《 “封建”考论》中进一步论述,认为“秦以后属于封建社会”这一论调既不符合中国古代对封建的定义,也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形态不符,马克思本人也说明自己的学说乃是基于西欧社会的研究。该观点一出,立即获得了众多史学家的支持。

遗憾的是,由于早期中共领导人受到苏联学说的误导,自毛泽东以来就错误地将中国古代一概形容为“封建社会”,而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文人和历史学家又努力扭曲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原意以论证这一错误的合理性,以烘托新中国的“新”,以至于流毒至今(参考:郭沫若《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些历史学家依然刻意背离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而提出许多不伦不类的所谓中国特色学说。著名学者李慎之在《 “封建”二字不可滥用》更是认为“封建”完全是“中国近代政治中为宣传方便而无限扩大使用的一个政治术语”。我国中学教科书对该争议问题的刻意回避,不过是为了迎合过去错误的政治宣传和意识形态。而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误导,造成了我国国民普遍对中国古代社会缺少正确的认识。

为什么说中学历史教育反智?

从对待“封建”这一学术争论的态度便可窥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规划乃是服务于政治思想社会工程的需要。虽然可以看得出教科书也努力采用共识性的观点,但对于具有争议性的话题的回避以及对历史进行取舍和“修正”以迎合政治思想的要求的行为和态度,使得我国学生长期在毫无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环境下成长。虽然欧美历史教育也不乏对某种元叙事的刻意论证,但整个教育系统欢迎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学习。反之,我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则坚持在一种单一叙事原则下论证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对人物往往采取脸谱化手段,对事件常常站在决定论的立场,对社会制度的演变分析思路基本恪守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这完全扼杀了学生从历史中获取智慧的机会和乐趣。

历史是一门深奥复杂且富有启迪性的学科,原因在于它沉淀着过去千万年岁月中无数政权的荣辱兴衰和万万生灵的跌宕起伏。历史之所以深奥,是因为史料浩如烟海,历史的每一个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较量,历史里的每一个个体的人生都经历过无数的场景切换。历史之所以复杂,就在于我们极难理解历史事件中的个体抉择所面临的复杂背景。史料的作者往往只能选择性地将他们所认为的重要线索和因果链条记叙下来,而这常常与真实情况大相径庭。

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把秦桧、李鸿章、汪精卫脸谱化为卖国贼,把岳飞、戚继光、孙中山脸谱化为民族英雄。教科书从来不让学生思考,汪精卫是忍辱负重还是卖国求荣?什么原因促使了他投靠日本政权?他又为何与日本政府常有龃龉?秦桧与岳飞究竟是忠奸之别还是政见之争?早年主张积极抗金甚至不惜一死的秦桧为何突然变成和谈倡导者?

即便是当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复杂和多面的,每个看起来再简单的个人抉择常常都是在独特的背景下偶然与必然的产物,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却完全无视这种复杂性与多面性,以一种图腾化的符号灌输给无数的学生,剥夺了学生们感受历史长河中每一段生命的独特体验。

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把明清中国简单化为闭关锁国的巅峰时期,把北洋政府简单化为饱受列强欺凌的腐朽政权,把国民党形容为片面抗日消极抗日。教科书同样从来不让学生思考,闭关锁国的明清为何贸易昌盛?腐朽软弱的北洋政府为何在外交上屡屡维护了主权?“片面抗日”和“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军队和“全面抗日”和“积极抗日”的共产党军队为何在抗日接近尾声时军力猛然此消彼长?

教科书试图勾勒出历史发展的脉络,经常以一副历史决定论的姿态告知学生结局的必然。要知道,时代变迁乃是无数个体偶然与必然的激烈碰撞。历史中的因果机制是最难捕捉的,因为它往往牵扯千万条相互纠葛的线索,绝非某种宿命般的因果可以勾勒出复杂的历史脉络。

这种教育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毋庸置疑的权威口气,向一群懵懂少年灌输着单一的思维和真相,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至于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许许多多的成年人依然以中学时代构建的历史观看待中国和世界的过去和现在。遗憾的是,中学的历史教育几乎建构了绝大部分国人的基本历史观,它让无数国人无法摆脱忠奸善恶的二元伦理观、近代历史渲染的民族悲情、对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封建的厌恶与偏见……我们的中学教科书对历史的终极反思,居然围绕着民族为何饱受欺凌和如何崛起这一社会达尔文主义式的主题。它缺少从历史中获得对人类未来的启迪和人类文明的走向,更缺少以博爱和宽容的胸怀接纳所处的世界。

以至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社会依然活跃着无数的义和团。

—— 林非儒 / 历史学者&社会学者 / March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