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The Dream Republic / 梦想共和国
The Fight For The Republic In China By B. L. Putnam Weale |
中国为共和而抗争 作者:帕特南∙威尔 |
◊ 从1912年1月1日到国会解散 ◊
1912年1月1日,少数几个省的代表在南京宣布成立共和国,孙逸仙先生被推选为临时总统;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在担任行政长官二十个月之后,几周前当选为正式总统——发起政变,公然解散国会,让自己成为中国事实上的独裁者;要简洁明了地讲述这期间的系列事件,是个非常困难的题目。
走进中国历史上的这段重要时期,给人的印象是恍如梦境,转瞬即逝的情感冲动取代了本应更坚实的举措。阴谋和反阴谋如此迅速地交互上演,如果要准确地记录全部事件,会像一部编年史那样令人厌烦;贯串其间的令人惊叹的金融网络纠葛是如此复杂,同时又与政治斗争如此对立交错,让这两个故事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尽管它们紧密相联,像两个刺客共同投入到一段恐怖的冒险旅程。估计多达四亿的这一大堆人口没有了合格的领导人,被告知现行的政府制度——由《南京临时宪法》规定并得到皇室退位法令的认可——会让每个人都和睦相处;他们茫然地来回摇摆,徒劳地寻求原有的、已砰然失落的平衡。争辩好斗之风变得如此普遍,以至于所有的权威都被公然嘲弄,各种各样的犯罪成为寻常之事,最受尊敬的人被迫退出公共事务,只留下一撮亡命之徒在把持权力。
长期以来,为支付外国贷款和赔偿,中国的财政拮据,几乎身无分文。中国无法在外国市场上筹措大额借款,因为得不到外国政府的公开支持——这类支持设定有限制条件,于是不得不借助小额信贷作为权宜之计,几乎每个省级政府都将可能找到的所有流动资产作了抵押,为了付饷给遍布乡村的、过多又无纪律的军人。发行的无担保纸币很快就达到了天文数字,市场上充斥着超过承受限度的无价值的货币。无力改善格局的各省领导人叫嚷声称,应该由中央政府代表伟大的国民去找寻解决方案;只要仍然呆在官位上,他们只管各行其道,以高贵的姿态蔑视周遭的混乱。
这个中央政府是什么样的政府?为了能够理解这种无法类比的情形,我们得简单陈述其状态类型。
革命爆发以来,袁世凯如此精明地参与其中操作策划,让他得到了几近至高无上的名义上的官职。他不仅从退位的王朝那里获得一份帝国委任状,籍以顺应民意组建一个得人心的政府,而且还从来到北平的南京革命机构的几位代表那里得到出任总统的正式提议。
当然,在南北双方停战和皇室宣布退位之前,这些安排已经秘密同意,是处心积虑的全盘交易的组成部分,亚洲的官场上盛行秘密交易,即使处理的问题仅止于平民。通过所谓的“优惠待遇条款”,这场交易得以达成,条款内容由袁世凯与南方的反叛者协商之后亲自起草。这些让步协议明文规定,满族皇室将永久性地每年领取400万墨西哥比索的王室专款,保留所有名号,作为放弃政治权力的补偿;这颗苦涩的药丸经过精心修饰,以隐藏其真正的含义,修饰和隐藏就已经是严重的政治错误。
然而,尽管达成了这项协议,北方和南方之间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相互猜疑。袁世凯不会忘记1月17日在北平街头企图暗杀他的行为,当时他正忙于协商这些退位条款,显然暗杀企图是受到南京的指使;同时方言媒体每天都在提醒南方的领导者,那个决定胜负的人过去一直扮演着叛徒的角色,在看得见的将来肯定还会这样做。
几位代表二月份来到北平,到目前为止,仍在争议中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就职宣誓,袁世凯需要宣誓保证忠诚于共和国。几位代表特别受命于那些独立的省份,要求袁世凯跟他们一起去南京宣誓就职,这相当于让国民看到,袁世凯向他们表示投降,虽然他们未能在战场上击败他。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对于新政府的权力由何处赋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尖锐而危险的意见分歧。华南和华中声明——这是正确的声明——南京宪法是共和国得以建立的正式文件;袁世凯宣称是退位法令而不是南京文件建立了共和国,因此他有权以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式组建新政府。
激烈进行中的争论在2月29日(1912年)夜晚突然被终止,当晚第三兵团{即:北洋六镇中的第三镇}发生了非同寻常的叛乱,一支被选中的北方军队在无人试图干预的情况下,抢掠烧毁了京城的部分地区,没有任何预警,持续48小时,今天看来,无疑这是袁世凯本人故意策划安排的恐吓手段。虽然这些骚乱的影响范围不大而没有引发外国的介入,但结果是几位南京代表被完全吓倒,不再强迫这位北平独裁者前往南方京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作为时代骄子如愿在北平宣誓就职,冀望在后续的年月中拥有充分的行动自由。[附注:这份就职誓言的瑕疵一目了然:“共和国建立之初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我——袁世凯——真诚地希望竭尽全力推动民主精神,消除专制政权的黑暗污点,严格遵守宪法,遵从人民的意愿,以让国家安全、团结、坚强、稳固,并实现中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和安康。所有这些愿望我都必定努力实践。一俟国民大会选举出新总统,我将立即让出当前的职位。在此我竭诚在中国人民面前宣誓。”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3月10日。 (签名)袁世凯]
在这样令人惊奇的基础上——通过有组织的叛乱,中央政府被重组改造;接下来的每一项法案都残留着其已变异的渊源。袁世凯欣然接受南方同盟(现已正式解散)提名的人士出任非重要部门的部长,同时谨慎地保留自己人掌管军队和警察,以及最重要的财政部门。政府框架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注意力几乎立刻就集中到寻找资金的问题上,这是个奇妙精彩的话题,如果详细讲述会让最兴趣盎然的读者都觉得厌烦,但必须提及,因其是全局问题的组成部分。
某些基本特征可以非常迅速地讲解。关于那几份削弱了中国社会基础的赔款条约,我们已经明确了它们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那份黄金债务{即:以金本位币计价的债务}的灾难性质催生了新的想法,以让这个国家能够支付赔款。正是因为这份黄金债务的问题已经变得如此严重,让国库日渐枯竭,所以在革命爆发前几个月,已经与四个国家的几家银行签署了1,000万英镑的硬通货贷款{即:必须用硬通货(当时为英镑)偿还的贷款},用来安排一项有组织的努力,以重建内部信贷。但这笔贷款从未实际到来,贷款条约中的六个月安全期因为革命爆发而被推迟。因此有必要重新开始协商;借助革命成功带来的广告效应,赢取中国这张巨额彩票引起了欧洲金融界的普遍关注,于是派生出许多替代性的贷款方案可供北平选用。
随后开始了非比寻常的讨价还价。察觉到国际债务委员会是官方财政的纾困之门,袁世凯和当时组成政府的各派人士,虽然对几乎所有其它问题都持不同意见,但同意财政危险必须作为共同的敌人。虽然四国银行集团{即:英法德美}声称他们有第一优先权对中国提供全部贷款,但在皇室退位的那段危急时间,一家法裔比利时财团已经借贷了近200万英镑。四国银行集团对可能失去利润大为恼火,于是阻拦了所有的竞争方案,封闭了可能的其它路径,使混乱局面更加不堪。俄国和日本在那之前还不是这个官方财团的成员,看到参与其中已经成为政治上的必须,现在要求一席之地,四国银行集团勉强同意他们加入;正是这样才诞生了大名鼎鼎的六国银行集团。
围绕这个银行集团及拟议的6,000万英镑用来重组中国财政的贷款,最主要的争斗激烈展开。由于六国官方财团在欧洲证券交易所联合起来足够强大,比利时财团因而受到金融抵制被排除在外,现在得看中国是否能找到某种组合或某个人足够胆大到无视各国政府。
中国的寻找没有白费。9月份(1912年),一位伦敦股票经纪人柏齐∙克瑞斯先生决定冒险发起一场闪亮的挑战,自己去协商1,000万英镑的贷款;第二天早晨醒来后,世人得知有个人成功地反击了六个国家的政府。这一大胆尝试在金融界引发的风暴在许多人心中记忆犹新。国际金融界动用了所有可能的工具,以确保这种大额贷款的财务独立性须经过适当的核查;结果是,虽然经过激烈的争斗后保证了500万英镑的贷款,但很快就发现,这个不负责任的政府的庞大需求不可能用这种不切实际的方式来满足。不过已经实现了重要的两点:第一,中国渡过了1912年的财政难关,得益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一名独立成员;第二,利用这场挑战作为杠杆,北平政府获得了比官方财团借贷更好的条款。
与此同时,内部的总体形势仍然很糟糕。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抑制部分省份的纸币以惊人的速度逐月贬值;同时各派领导人之间的斗争不但未消减,反而在加剧。各省都督或军事总督以各自的标准行事,嘲弄北平的权威,努力扩张自己的武装力量来强化他们原有的地位。在京城,原来的满族皇室稳固地生活在恢弘的冬宫,至今(1917年)没有被驱逐,并且每天出版帝国公报,授予侍臣和族人各种荣誉和勋章,保留着所有的旧式礼仪。在西北各省以及满洲和蒙古,所谓的宗社党或帝王宗族社团总是在策划谋反,急于复活已坍塌的王朝;虽然这些阴谋从未升级成为国家的真正威胁,但是他们得到日本情报部门的暗中支持,是挥之不去的焦虑源头。外蒙古问题也在烦扰着中央政府。库伦{即:乌兰巴托}——外蒙古的主要城市——的呼图克图或活佛利用革命抛弃了他对北平的拥戴;这片辽阔的区域已经陷入完全的混乱,当俄国于10月21日(1912年)承认其独立时,混乱状态进一步加剧。已知的类似行为是,英国曾经坚持西藏自治,此作法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自尊。
1912年8月15日,糟糕的局势集中体现在北平发生的一桩异常事件,张振武将军——武昌起义的“英雄”之一——被诱骗到京城,在一场为他举行的宴会之后突然被捕,未经审判在午夜被枪杀。
在司法谋杀案不足为奇的那个时候,这起事件本身微不足道,如果国民的情绪没有被混乱的局面激发起来,此类事件也不过是短暂的话题。但这次却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袁世凯作为临时总统的全面失政。“我的罪名是什么?” 这个不满的革命者虽然被枪击然后被刺死,但他在尖声质问。这个问题最容易回答。他的罪名是不够强大或重要,不足以与更嗜血的那些人竞争,因而他的失踪屈服于那条环宇通行的自然法则{即:弱肉强食}。袁世凯决定要不择手段地维护他的控制;而这个男人蔑视他,因此这个人必须死。
这次作恶引起的骚动不容易平息;坐镇北平筹组首届国会的咨询委员会严厉地谴责临时总统,为了让这些指责看起来于他不公,袁世凯邀请孙逸仙先生来到京城,以空前无双的荣誉款待他,请他出面调解各敌对派系。不管怎样,所有这些戏法都着眼一个目标:向国人证明除了他这个北平大师之外,没有人能够管理好国家的事务。
Above contents are translated from / 以上内容译自
http://blog.angelcorp.net/fight-for-republic-in-china-original/#chapter-3
Previous Chapter / 上一章 | Content / 目录 | Next Section / 下一节 |